出差期间死亡
出差期间发生的意外,是不是工伤,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下列情况: 一、来回的交通工具上,或者在出差地见客户、去工作的路上,发生意外事故,包括被暴力袭击、发生事故下落不明,这属于工伤。因工外出也属于工作时间。如果不是因工外出,也不会受此伤害,同时伤害非员工本人原因或意愿引起,因此属于因工作原因。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这属于“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属于工伤。比较典型的是出差途中发生车祸,遭遇抢劫、绑架等暴力伤害,被意外砸伤。这些情况下,即使员工有过失,也属于工伤。 然而,如果该伤害是员工从事交通以外的事情,或者与他人因为私事而发生争执,导致伤害,这就不属于工作原因了。例如,员工在火车上与他人起口角打架,这不属于工伤。 二、来回的交通工具上,或者在出差地见客户、去工作的路上,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这属于工伤。法律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出差是为了工作,因此路途中也算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 另外注意,这里的48小时之内,并非从发病起算,而是从医院接诊时起算。 三、在出差地非直接从事工作期间,发生伤害。这是争议最大、司法判例也分歧很大的地方。如在宾馆休息期间受到伤害,在出差地游玩时受到伤害等。首先,如前所述,如果该伤害是员工与他人因为私事起争执发生伤害,这不属于工作原因,不算工伤;其次,如果是在正常生活需要范围内,非因员工的过错或意愿发生伤害(包括突发疾病死亡或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即使并非在直接从事工作,此时认定为工伤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例如在吃饭期间(注意,这里不包括陪客户吃饭。如果是陪客户吃饭,那就直接属于工作的一部分了),在宾馆休息期间,发生伤害。反过来,如果是在正常生活需要之外的游玩期间发生工伤,基本上就不会被认定为伤害了。 因果关系是法学上面最复杂的命题之一。例如,在单位上班期间,与办公室的人吵架打起来受了伤,这不是工伤,因为不是工作原因。但是,受伤的从也完全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在单位工作,我怎么会与这个办公室的人打架?再比如,出差乘坐汽车出了车祸,可以说是工作原因,也可以说不是。因为车祸本身并不是由于工作的危险性造成的。所以难以说清。作为律师,只能是尽量总结实务中的经验,以期给诉讼参与者一些指导。但我同时得承认,上面的经验,都不是绝对的。我也欢迎读者能给我提供更多的案例。
中国现行法律下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包括自行协商、行政解决和司法裁决三种途径。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疗纠纷的调解方式,包括指定调委会主持调解、律师或代理人参与、专门设置的调解场所和调解笔录的记录等细节。
开车撞到人受伤时保险公司可以赔偿的费用,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项目。对于骑摩托车撞倒机动车对方全责的情况,修理费用需由对方承担。关于车辆撞到狗跑了是否算逃逸,需根据犬只所有权和事故地点等因素进行评估。如有法律纠纷,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解决。
医疗纠纷超过三年时效期限的情况。即使超过了三年时效期限,患者及其家属仍可以通过友好协商、向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寻求帮助或咨询医疗纠纷律师来解决问题。虽然追诉期已过可能会增加解决纠纷的难度,但并非完全无法解决。患者及其家属应了解医疗法律法规,避免因时效问题
医疗事故诉讼期限、流程以及医生在诉讼期间是否可以辞职的问题。其中,医疗事故诉讼期为三年,但特殊情况可延长。诉讼流程包括事故认定、委托律师、提起诉讼等步骤。医生在诉讼期间虽可以提出辞职,但需考虑法律和职业道德约束,避免引发法律纠纷和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