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食品安全法的宗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没有造成其他损害后果,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已经支付了代价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可以支持十倍赔偿。
在销售者和消费者的地位不对等的情况下,要求消费者举证销售者明知是非常困难的。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销售者有检验产品是否合格以及审验供货商的义务。如果销售者不能证明其履行了上述义务,则可推定其明知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认定,现行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为了保护消费者和市场经济秩序,消费者提供证据证明是假冒伪劣产品即可推定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生产者或经营者需要举证证明其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如果在超市购买到假货,可以请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进行鉴定。
如果鉴定结果不满意,可以请消费者协会出面调解。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协会只具有调解权,无法强制赔偿。
如果调解无效,可以向工商部门举报。但需要注意的是,工商部门主要以行政处罚为主要任务,不能保证获得相应的赔偿。
如果此事具有新闻的典型性,可以向新闻媒体反映。但需要注意的是,新闻媒体只有报导权,没有调解义务和执法权。
最好的办法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法索赔。只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消费者一定会胜诉。在提出诉讼请求时,要求被告承担全部的诉讼费用。
对消费者的投诉,由被诉方所在地的县级消费者协会或下属分会处理。若被诉方所在地与消费者常住地不一致,则由常住地县级消费者协会或下属分会处理。
案情涉及两个县级辖区以上的,由共同的上一级(市级或省级)消费者协会处理。
案情涉及两个市级协会辖区以上的,由省消费者协会处理。省消费者协会可以委托辖区内与案情有关联的任何消费者协会处理。
消费者协会收到的来信及网上投诉可以直接转到当地消费者协会处理,对于重大、疑难的投诉案件可以直接受理。
外籍消费者投诉国内经营者的,由被诉方所在地县级消费者协会处理。省内消费者在上海、江苏、香港、澳门地区消费引发的争议,可以向消费者所在地消协投诉。
患者购买药品时的消费者投诉权利。根据相关法律,患者若发现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依法投诉。解决途径包括与经营者协商、请求调解、向行政部门投诉、仲裁或诉讼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监督检查药品相关事项,并需保密被检查人的秘密。消费者投诉时,需提交基本情况、投
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消费者对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和服务环节的担忧。作者强调了只有保障食品安全和诚信经营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并提出加强对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和服务环节的监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建议。文章通过个人经历和观点阐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呼吁社
《产品质量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针对产品质量纠纷,消费者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途径解决。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有权要求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包括一般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缺陷导致的损害。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但产品缺陷导致损害
根据法律规定,假货赔偿标准是10倍赔偿。首先,从立法本意和社会效果来看,食品安全法的宗旨是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即使没有造成其他损害后果,制假售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