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程建筑 > 建筑工程纠纷 > 工程款纠纷 > 工程款支付方式有哪些,实际施工人如何行使诉权

工程款支付方式有哪些,实际施工人如何行使诉权

时间:2024-05-23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131

工程款支付方式具体有哪些

在建设工程中,工程款的支付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按月结算

按月结算是指根据工程师确认的当月完成的有效工程量进行结算。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可以进行旬末预支或月中预支,月底进行结算。竣工后进行竣工结算。

2. 分段结算

分段结算是根据双方约定的形象进度,将工程划分为不同阶段进行结算。例如,可以将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划分为基础、结构、装饰、设备安装等阶段。每个阶段工程完工后,进行结算。对于高层建筑,可以将每一层作为一个结算段。公路工程可以分为基础层和面层两个结算段等。

3. 竣工后一次结算

对于建设项目较少、工期较短的工程,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分次预支,竣工后进行一次结算。

4. 双方约定的其他结算方式

根据具体工程的建设规模、工期长短和合同价款等因素,发包人和承包人可以选择适合的工程进度款支付方式和结算时间。

实际施工人如何行使诉权保护自身权益

在工程款支付过程中,实际施工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1. 向合同相对方主张权利

根据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实际施工人可以向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主张权利,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实际施工人与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签订了合同,他们是转包或违法分包合同的相对方。因此,实际施工人应首先向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主张权利,这是实际施工人主张权利的主要途径。

2. 直接起诉发包人

根据实际情况,实际施工人可以直接向发包人提起诉讼。虽然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实际施工人应向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主张权利,但是考虑到转包和违法分包合同的无效性,实际施工人可以直接向发包人主张权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的真正含义是,实际施工人可以直接向发包人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3. 追加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

为了方便案件审理,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追加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这样可以方便查清案件的事实,分清当事人的责任,并便于实际施工人实现自己的权利。同时,实际施工人也可以将发包人和承包人一起作为被告主张权利。

4. 发包人只在拖欠工程款的范围内承担责任

根据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发包人只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换句话说,如果发包人已经支付了工程价款给承包人,发包人就不再承担支付工程价款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施工人只能要求已收到价款的承包人支付工程款。

需要注意的是,《司法解释》和最高人民法院并没有明确规定哪些价款属于“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实践经验和建筑业计算工程造价的规则,工程价款范围应包括实际拖欠的工程款及其逾期付款利息、施工过程中发包人签证确认的价款以及因发包人的责任导致的实际施工人的停工、窝工损失。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建筑工程款的诉讼时效

    建筑工程款的诉讼时效及结算方式。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超过二十年则不予保护。中国采用的工程结算方式包括按月结算、竣工后一次结算、分段结算、目标结算以及双方约定的其他结算方式。涉及备料款的预付、扣还及违约责任等也做了详细规定。

  • 建筑工程施工中工人受伤的赔偿责任

    建筑工程施工中工人受伤的赔偿责任问题。工人受伤后可以向实际施工人、分包人和发包人追偿。如果实际施工人无力或拒绝赔偿,受伤的工人还可以向其他相关方追偿。赔偿责任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谁有经济能力,谁就应承担赔偿责任。工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争取最大的赔偿金额

  • 工程承包合同

    关于工程承包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项目信息、双方职责、物资供应、工程款结算方式以及施工与设计变更等方面。合同中明确了甲方和乙方的职责,物资供应方式和工程款结算方式等细节,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并达到质量要求。

  • 工程未完工工程施工费用的处理方法

    工程未完工时工程施工费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况及相应的处理方式。根据法律规定,承包人只有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才有资格主张工程款。针对拖欠工程款的问题,承包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中断诉讼时效以保障自身权益。

  • 发包人主张将工程款予以抵扣如何处理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实际施工人怎么认定
  • 违法分包的七种情形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