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是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是指具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实际施工人可以是转包人、违法分包人等被告方,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此类案件。如果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为本案当事人。发包人只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
“实际施工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被认定为无效的施工合同中实际完成工程建设的主体。包括施工企业、施工企业分支机构、工头等法人、非法人团体、公民个人等。该概念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确定的,旨在区分有效施工合同的承包人、施工人、建筑施工企业等法定概念。
为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该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在欠付劳务分包工程款、进而欠付农民工工资的情况下,实际施工人可以向与其没有合同关系的发包人、总承包人提起偿还劳务分包工程欠款的诉讼。然而,该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原则上不能突破合同相对性,应按照合同顺位主张权利。该司法解释自实施以来已有十余年,该条规定对于保护农民工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的认可。然而,也不可否认的是,在实践中出现了滥用该条规定的情况,损害了发包人和总承包人的合法权益。
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完全取决于实际施工人是否因自己的过错造成了损失。如果是实际施工人的过错导致了损失,那么他们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反之,如果损失不是由实际施工人的过错引起的,那么他们就不需要承担责任。
异地施工欠材料款的起诉程序,涉及选择管辖地和法院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当事人需遵守一系列法律条款,如提供施工现场相关资料、遵守环保和安全规定等。在特定情形下,还需办理申请批准手续。
建筑企业的劳动关系认可及法院的态度。劳动部规定建筑企业将工程发包给无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时,发包方需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章,认定发包方与实际施工人使用人员存在劳动关系。然而,这一规定存在一些问题,法院在处理相关案件时态度暧昧不明
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的区别。建设工程包含建筑工程在内,涉及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工程;而建筑工程主要指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新建、扩建和改建,不包括房屋建筑外的其他工程项目。
建筑工程发包和承包的行为规范,阐述了建筑工程发包和承包的定义及其涵义,明确了建筑工程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的权利与义务。双方必须遵守合同约定,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包括工程质量、数量、工期、造价等要求。若一方违约则需依法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