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程序是一种法律程序,用于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它是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通过听证程序参加人的陈述和申辩,相互进行质问、辩论和反驳,从而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
当事人如果需要进行听证,应在公安机关告知后的3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请求。
公安机关应在举行听证会的7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听证会应当公开举行,确保公正、公平的原则。
听证会由公安机关法制机构指定的工作人员主持,调查人员不得主持听证。
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1至2人代理。
在听证会上,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证据、理由和依据。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权进行申辩和质证。
听证会应当制作笔录,经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盖章。
对于当事人在听证会上的申辩和质证,应认真进行复核。
强拆违法建筑的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决定三个步骤。不同行政机关在不同情况下有权查处违章建筑。在调查过程中,需注意调查人员的资格、笔录的真实性以及维权方式。决定程序中,需保障被处罚人的知情权、陈述权和申辩权,并有可能进行听证。
行政听证的基本规定,包括提出听证要求的时限、听证通知、听证公开原则、听证主持人的指定和回避、参加听证的方式、听证程序和听证笔录等。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力,听证应公开进行,确保公正性。当事人可亲自或委托他人参加听证,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行政处罚的定义、特点以及适用程序。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个人或组织进行的行政制裁。简易程序适用于轻微处罚,而一般程序则是针对较重或情节复杂的案件。在紧急状态下,行政机关需要根据紧急程度并遵循比例原则决定是否进行听证程序。
征地补偿协议签订的程序要求。市、县国土资源局需发布征地通告并征询意见,进行实地调查和确认,决议和公示。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办理补偿登记并参与听证。协议签订后需公示,且征地费用应在规定时间内全额支付。对于补偿标准争议,由县级以上政府协调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