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补偿费分配程序的法律解读和规范
时间:2024-09-04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土地补偿费分配程序
第一步:成立分配工作小组
根据《土地管理法》和《村民组织法》的规定,自2004年10月21日起,集体经济组织在收到土地补偿费后,应立即启动补偿分配程序,并成立分配工作小组。该小组由集体经济组织(如村委会、村民小组)牵头召集本组织成员(即村民)会议,并选举产生分配工作小组。
第二步:成员情况摸底
分配工作小组应了解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情况,确定参与分配的人员,并进行登记。
第三步:拟定分配方案
分配工作小组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提出分配意见,并拟定土地补偿费分配方案。该方案包括参与分配的人员、分配数额、分配方法、补偿费发放时间、提出异议的程序以及不能参与分配的原因等。分配方案拟定后,应公布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即村民)并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四步:召开成员会议通过方案
征地补偿费分配工作小组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如村委会、村民小组)依法召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即村民)会议,讨论并通过土地补偿费分配方案。会议应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村)的18岁以上过半数成员或本集体经济组织(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只有在超过半数的与会人员通过后,方案才能成为分配决议方案。
第五步:公开组织实施分配决议方案
分配工作小组形成决议方案后,将其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如村委会、村民小组)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不少于7天。在公示期内,如有不同意见,可向分配工作小组反映。公示结束后,完善的方案将提交乡镇人民政府及区县农村或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并组织实施土地补偿费的分配。已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人员在领取补偿费时,应携带该证件。分配机构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执行机构应同时收缴并销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根据上述程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及村民在分配方案存在异议时,可参考《土地管理法》和《村民组织法》,依据法律、法规、政策和司法解释等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确认分配方案的违法性,并责令重新制定分配方案。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无承包权征地补偿权益问题
无承包权个人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法律法规,无承包权人可以获得安置补助费,但无法获得土地征收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支付对象可以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安置单位,个人能得到的补偿有限。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分配程序需依法进行。
-
土地被征收农民的权利
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权利。农民拥有维护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预征知情权、调查结果确认权等权利。同时,政府有义务公告征地批复结果、土地补偿方案等。在征地过程中,农民有权对补偿标准提出异议,拒绝未全额支付补偿费的政令,并对违法占用土地行为进行举报。
-
土地征用失地保险怎么退保
土地征用失地保险的退保问题。失地保险一旦交纳无法单独退保,但可以与其他保险合并。办理时需带身份证、户口簿等相关证明到当地社保局办理。同时,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方式也进行了说明,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的分配规则。
-
村委会提留征地补偿款怎么办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涉及征收拆迁补偿款使用、分配和处分的重要问题,并不是村委会或者个别人就可以私自决定,一定要通过由全体村民参加的村民会议,让大家充分知晓、民主决定才可以。村委会处理村集体公共管理事项,可以预留一定比例的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
-
拆迁征地补偿离婚怎么分
-
征地补偿款,村民、村委会,分配的比例是多少
-
在征收过程中,外嫁女有资格参与分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