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健身私教苏某遭遇交通事故,面部被划伤缝了10余针,遗留疤痕较为明显。记者昨天获悉,顺义法院判决肇事者赔偿苏某5700元,其中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
苏某起诉称,2014年7月的一天雨后,他在顺义区乘坐二轮摩托车时,和丁某逆行驾驶的电动三轮车相撞,导致他面部流血,在医院缝合10余针。后经交通队认定,丁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苏某称,他本人已到婚嫁年龄,且从事健身私教工作,收入颇高,面部疤痕直接影响到了他的收入。因此要求丁某赔偿误工损失3.6万元和3万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由于苏某没有国家认可的从业资格证及相关工作证明,因此法院审理后酌定其误工损失为3500元,交通费为200元。
对于苏某索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法院认为,即便其从事健身教练工作,其工作收入与面部损伤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考虑他的年龄适婚情况,酌情判决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
环境侵害中的精神损害问题,包括其定义、赔偿方式和确定赔偿的因素。文章指出精神损害包括愤怒、恐惧等情绪,赔偿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确定赔偿时,应综合考虑侵害人及受害人的各种因素。尽管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但随着法治建设
法医鉴定轻伤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在轻伤害案件中,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伤害赔偿的具体标准,但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相关规定来确定赔偿金额。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费用的赔偿都有明确
医疗事故赔偿的计算细则,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方面的详细规定。根据医疗事故的损害程度,对各项费用进行了明确的计算方法和标准,以确保赔偿的公正和合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当行政机关等侵犯受害人的人身权并造成严重后果时,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义务机关需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