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际支出费用:治疗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实际支出的费用由实际支付相关费用人获得。
2. 未成年子女扶养费和父母赡养费:应交由本人或法定监护人保管和使用。
3. 剩余赔偿金:扣除上述费用后的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剩余款项,作为遗嘱,按照法定继承规定,由继承人之间协商分配。
1. 分配主体: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权利人为与死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即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父母和子女。只有第一顺序继承人不存在时,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包括同胞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2. 分割方式:死亡赔偿金的分割不同于遗产分配。当事人未请求分割时,人民法院不主动予以分割。当事人请求分割且赔偿协议未明确赔偿项目时,应视为对权利人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害的混合赔偿。在分割赔偿金前,应扣除已实际支付的丧葬费用,并优先照顾被抚养人的利益。剩余部分的分配应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和生活来源等因素适当分割,而非等额分配。当然,如果继承人明确表示放弃或转让,应尊重其意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27条规定:
1. 造成身体伤害:应支付医疗费和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每日减少的收入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
2. 造成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应支付医疗费和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十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扶养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支付生活费。
3. 造成死亡:应支付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支付生活费。
生活费的发放标准参照当地民政部门有关生活救济的规定办理。对于未成年被扶养人,生活费给付至十八周岁止;对于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
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标准,包括死亡、残疾及侵害人身权益但未造成死亡或残疾的三种情况。赔偿金额分为不同等级,确定金额时需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目前实际操作中尚无明确标准,由法官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有关行使职权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赔偿规定。当侦查、检察、审判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若存在侵犯人身权或财产权的情形,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具体情形包括违反拘留措施、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或改判无罪、使用不当手段导致公
消费者因虚假宣传购买商品受到损害时的赔偿问题。当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时,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通常为购买价款的三倍但不得低于五百元。对于明知商品或服务有缺陷的经营者,如果导致消费者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双倍惩罚性赔偿。
交通事故后缺乏损害赔偿资金与能否继续开车的问题。对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即使肇事者没有钱赔偿,只要驾驶证未被吊销仍可开车。对于伤害事故赔偿涉及的问题如轻伤的民事赔偿责任、涉嫌交通肇事罪时的法律风险等做了详细阐述。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