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中,原告杨某全与被告王某虎共同出资成立了白水县西固镇东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2005年3月2日签订的《协议书》,双方确认了各自的股份比例和出资额。被告占股份80%,出资额240万元;原告占股份20%,出资额60万元。根据协议,被告承包经营该煤矿,每年支付原告55万元的分红。
然而,被告在最初两个月按期支付了原告11万元后,便以资金紧张为由未再付款。截至2007年3月底,被告下欠原告十八个月的承包费99万元,并多次催要未果。原告曾于2007年元月诉至法院,但因原告身患疾病而撤诉。现原告身体已恢复,而被告仍未付款,故原告再次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清付截至2007年3月底的承包费99万元,并承担违约金16万元。
原告提供了多份证据支持其主张。首先是2005年3月2日签订的《协议书》,证明了双方共同出资,并确认了股份比例和出资额。其次是党金锁的证人证言和调查笔录,证明了协议是双方自愿、平等签订的,并证明了原告不再给被告60万元。还有杨某全在中国邮政储蓄的存款凭单,证明被告按时支付了原告11万元。最后是(2008)02号白水县人民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书,证明了杨某全不再给被告支付60万元。
被告提供了多份证据支持其反诉。首先是2005年3月2日的协议书,证明了原、被告之间的约定。其次是支付原告两个月11万元红利的回执单。还有白水县西固东兴煤业有限公司的章程、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股东身份证明以及股份转让、收购协议及收据,证明原告没有股份,也不是该公司的股东。
2002年11月,白水县西固镇东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并注册,由王某虎、王某文、杜某民、雷某锋四名股东出资组成。2004年,王某虎收购了其他股东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的唯一股东。2005年3月2日,原、被告在党金锁的参与下签订了一份协议,约定了股权转让和分红事宜。然而,杨某全未按约定出资,被告停止支付分红。2006年,杨某全与另一人签订了股份出让协议。2007年,杨某全起诉被告,但后来撤回起诉。2008年,白水县人民检察院作出不予起诉决定。被告以解除协议并返还11万元红利反诉原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法院作出如下裁决:一、驳回原告杨某全的诉讼请求。二、解除原、被告于2005年3月2日签订的协议书。三、原告杨某全返还被告王某虎已支付的11万元红利。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协议书的性质,即是否为股权转让协议。一种观点认为,协议书是一份股权转让协议,王某虎将自己的股份转让给了杨某全。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资格的取得必须基于出资,并在工商部门进行登记。由于杨某全未按照协议约定出资,故其没有取得股东资格,也没有分红的权利。另一种观点认为,协议书是一份合伙协议,双方共同出资,由王某虎经营,盈余分配。由于杨某全未实际出资,存在根本性违约,故被告可以解除协议并要求返还已支付的红利。
根据本院的裁判结果,法院认为杨某全未按照协议约定出资,故没有取得股东资格,也没有分红的权利。被告可以解除协议并要求返还已支付的红利。
本文旨在对一份合伙协议进行法律分析,以确定其合法性和有效性。合伙协议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是投资额、股权比例、红利分配和风险共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
根据《协议书》第一条,杨某全投资60万元,并获得20%的股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五条,双方达成的合意是有效的,因为它们是合法的合同和公司法律规定所允许的。
尽管合伙协议中约定了红利分配方案,但并未约定风险共担的条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合伙法》第三十三条,禁止合伙协议将全部红利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由部分合伙人承担全部亏损。因此,合伙协议在这一点上与法律相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合伙关系应该具有共同出资、共担风险、盈亏与共的法律特点。然而,在该协议中,杨某全享受分红的权利,但没有承担亏损的义务,这与法律规定相悖。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七条,合同的履行应基于相互的履行义务。然而,在该协议届满前,杨某全未出资,因此丧失了履行协议的依据。
综上所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对杨某全的请求分红的权利予以驳回是正确的。合伙协议中的某些条款与法律相悖,违反了合伙关系的法律特点和共同出资、共担风险的原则。
[1]《协议书》第一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六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五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三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
[6]《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七条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合伙法》第三十三条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未签订,用人单位需支付双倍工资作为赔偿。劳动者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手段索要双倍工资,但具体赔偿月数和法院判断可能有所不同。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导致
计件工资制度的概念及具体操作方式。该制度根据完成的工作数量支付报酬,包括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等多种形式。对于是否包含加班费,文章指出,按照标准工时制度计发工资的通常采用计时工资制度。对于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企业,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计算需根据
工资总额、职工薪酬、工资、薪金总额和工资、薪金所得五个概念的区别。这些概念在概念范畴、法规依据、使用范围以及适用主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工资总额指单位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职工薪酬则包括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工资、薪金总额和
依据公司法的规定,非上市公司股东之间是可以进行股权转让的,如果股东转让股权给其他股权以外的人时,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