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2.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3.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参加的其他人员。
委托代理人应当出具授权委托书,该委托书应当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并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参加调解的当事人一方不得超过3人。
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时,在查明事故原因、认定责任以及确定损失情况后,应召集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进行损害赔偿调解。
机动车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并承担赔偿责任时,应由责任方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责任方暂时无力赔偿,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应负责垫付。然而,如果机动车驾驶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生交通事故并负有责任,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在赔偿损失后,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可以向驾驶员追偿部分或全部费用。
损害赔偿的调解期限为30日,如公安机关认为必要,可以延长15日。对于交通事故致伤的情况,调解从治疗终结或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于交通事故致死的情况,调解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于仅造成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如果调解达成协议,公安机关应制作调解书,并由当事人、相关人员和调解人签名,加盖公安机关印章后生效。调解书将分别送交当事人和相关人员。如果调解期满后未达成协议,公安机关应制作调解终结书,并由调解人签名,加盖公安机关印章后送交当事人和相关人员。如果经调解后任何一方不履行协议,公安机关将不再调解,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制作调解书时应明确以下事项:
1. 事故简要案情和损失情况;
2. 责任认定;
3. 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数额;
4. 赔偿费给付方式和结案日期。
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不得转接赔偿款项,但涉外事故除外。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交通事故调解的相关知识,请参考以下文章:
1. 交通事故调解技巧的注意事项
2. 交通事故调解当事人应注意的问题
交通事故调解赔偿的期限问题。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十日内提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期限为十日。制作事故认定书的时限根据事故情况有所不同。调解原则根据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责任程度来确定赔偿责任比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赔
交通事故伤残重新评定的程序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对伤残评定结果不服的,可在接到评定书后15日内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重新评定。调解过程需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主持下进行,并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包括调解次数、参与人员、替换和中断情况、调解的
交通事故赔偿的程序,包括赔偿项目和调解赔偿程序。赔偿项目涵盖了医疗费、误工费等多个方面,并涉及到不同情况的细化处理。调解程序由公安机关主持,经过调解达成协议后会制作调解书,否则将制作调解终结书。若一方不履行协议,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交通事故调解协议的可撤销性问题。当事人可在一定条件下撤销协议。调解协议本质为合同,可被撤销的情形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以及欺诈、胁迫等。反悔一方应以撤销协议为诉讼请求,而非人身损害赔偿。撤销权可能因超过期限或放弃而消灭。当事人可请求公安机关调解,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