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影响
时间:2024-09-22 浏览:5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执行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条件
一、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已为法律所确认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这一法律规定从反面肯定了和解协议的效力,即当事人应自觉履行和解协议,而不是依赖法院的强制执行。同时,该法律规定了对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处理,即仍然执行原判决。
二、执行和解协议是经过司法程序确认的
和解是当事人对自己民事权利的处分,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只要这种处分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利益,就应受到法律保护。然而,和解协议不仅是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还需要执行员按照法律规定将协议内容记录在笔录中,才能得到法律上的承认。这体现了法院的意志,因此和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三、执行和解协议可以产生中止或终结执行程序的效力
如果和解协议规定当即履行,执行程序也将终结。若和解协议约定了履行期限,在此期限内法院也不得按原法律文书执行。如果当事人在部分履行和解协议后反悔,已经履行的部分仍然有效。当事人完全按照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要求恢复原法律文书的执行,法院也不能依职权执行。
四、执行和解协议生效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
和解协议是实践性的协议,而不是诺成性的。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则该协议就失去法律约束力,此时只有原法律文书才具有法律效力。相反,如果已经按照和解协议履行,则原法律文书就不再具有强制执行力,此时和解协议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综上所述,全盘否定和解协议的效力会导致部分当事人随意违反和解协议,拖延执行时间。而过分强调和解协议的确定效力则会忽视法律文书的严肃性,失去法律文书的约束作用,最终都不利于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执行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应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包括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强制执行的措施等。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通过这些措施,确保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
-
被执行人的义务
被执行人的义务与权利。被执行人需全面履行法律文书的义务,包括报告财产情况、接受询问、强制执行或委托执行、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同时,被执行人也享有申请执行人员回避和委托代理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等权利。被执行人可以提出书面异议或提起诉讼。
-
什么是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的定义、流程以及相关规定。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生效法律文书,运用国家强制力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保障权利人权利实现。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等特定情形,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中应载明执行标的总额、已执行的债权数额和剩余
-
房屋拍卖的法律程序
房屋拍卖的法律程序。首先,拍卖人需与委托人签订委托拍卖合同并对房屋进行鉴定和估价。其次,发布拍卖公告并展示待拍房屋。再次,参与拍卖的市民需进行资格审查并缴纳保证金。然后,市民参与竞拍,成交后签署确认书并办理房屋权属转移手续。整个过程需遵循我国《拍卖法
-
什么是强制执行
-
执行和解有什么效力
-
中国与国际仲裁制度的差异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