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是一种行业性的民间活动,属于私人裁判行为,与和解、调解、诉讼并列作为解决民(商)事争议的方式。尽管仲裁是私人行为,但根据国家监督的要求,国家通过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程序的制定以及仲裁裁决的执行进行干预。因此,仲裁活动具有司法性质,是中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仲裁制度是指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将民(商)事争议提交给第三方根据一定的程序规则和公正原则进行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1994年8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统一了全国的仲裁制度,使中国的仲裁制度与国际仲裁制度接轨。
在国际商事关系中,仲裁是当事人首选的有效争议解决方法。英国、美国等国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业仲裁制度,尤其是大型商品贸易协会内部的仲裁(以下简称为“商品贸易协会仲裁”)。商品贸易协会仲裁制度是在行业自治背景下形成的,用于解决行业内部纠纷。由于行业自治的特点和优势,该制度的仲裁程序突出了仲裁在解决纠纷方面的快捷性和专业性的优势。
广义上,任何类型的行业组织或协会为其会员提供的解决会员之间争议的仲裁服务都可以归入行业仲裁的范畴。然而,本研究仅限于从事商品贸易的行业协会提供的仲裁服务,不包括其他类型的行业组织提供的仲裁服务。例如,建筑仲裁、金融仲裁、证券仲裁和体育仲裁等行业性仲裁不在本研究的范围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仲裁裁决的撤销及其依据,包括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和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理由的默示放弃制度。撤销仲裁裁决是为了监督国际商事仲裁活动,实现国家的司法干预和控制。各国立法中,法院撤销仲裁裁决的理由包括仲裁协议无效等。默示放弃制度符合禁止反言原则和诚实信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关于涉外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首先,当事人申请仲裁裁决需满足双边条约或国际公约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其次,仲裁程序必须是正当的且符合规定的仲裁法或选定规则。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还需满足已经生效和具有执行内容的要求。最后,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文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