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唤和拘传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2. 对被拘留人和被逮捕人的讯问期限是自拘留或逮捕之时起24小时内。
3. 对被拘留人通知其家属或所在单位拘留原因和羁押处所的期限为拘留后24小时内(除非侦查受阻或无法通知的情况);对被逮捕人通知其家属或所在单位逮捕原因和羁押处所的期限为逮捕后24小时内(除非侦查受阻或无法通知的情况)。
4. 公安机关认为需要逮捕被拘留人的,应在拘留后的次日起3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特殊情况下可延长1至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人,可延长至30日。
5. 取保候审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
6. 监视居住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7. 对于与案件无关的扣押物品、文件或冻结的存款、汇款,经查明后应解除扣押或冻结,并在查清后的三日内退还。
侦查羁押期限指犯罪嫌疑人在侦查中被逮捕后到侦查终结的期限。
1. 一般期限:对于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如果犯罪嫌疑人在逮捕前已被拘留,拘留期限不包括在侦查羁押期限之内。一般情况下,侦查机关应在法律规定的侦查羁押期限内终结案件。
2. 特殊期限:侦查羁押期限的延长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和程序。
特殊期限包括:
- 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
- 特别重大复杂案件因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 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以及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可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延长2个月。
- 对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依照法定规定延长期限届满后仍不能侦查终结的,可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再延长2个月。
根据规定,公安机关对案件提请延长羁押期限时,应在羁押期限届满前7日提出,并书面呈报延长羁押期限案件的主要案情和延长羁押期限的具体理由,人民检察院应在羁押期限届满前作出决定。
同时,遇到特殊情况需要重新计算羁押期限的情况,不计入原有侦查羁押期限,需按照相关规定重新计算。
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在1个月内作出决定,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若改变管辖,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在1个月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2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后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的申诉应在7日内提出;被不起诉人对依据刑诉法第142条第2项作出不起诉决定的申诉也应在7日内提出。
以上是对刑事诉讼期限的相关规定的详细介绍。若您还有其他不明白的问题,欢迎登录手心律师网的法律平台,我们的在线律师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刑事诉讼的目的与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关系。刑事诉讼旨在惩罚犯罪、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我国需完善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包括赋予沉默权和律师辩护权利等,并加强监督、完善权力制约机制,防止公权力滥用,确保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当前,我国犯罪嫌疑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当司法人员与案件或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关系时,应自行回避。如果未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其回避。回避申请的处理程序包括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的回避申请,被申请回避人员在决定作出前应暂停参与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的规定,包括一审判决死刑的复核程序、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死刑的复核要求、复核死刑案件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的复核结果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复核过程中的作用。新刑诉法对死刑复核有严格规定,旨在确保司法公正和准确。
提讯在刑事诉讼中的概念及其在审查起诉阶段的作用。提讯包括对卷宗的补充审查、对证据的复核、对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的亲历检验,以及为庭审做准备。提讯应遵循合法、客观、全面和规范性原则,以保障司法公正和程序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