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公诉 > 倒三角结构论:评析刑事诉讼

倒三角结构论:评析刑事诉讼

时间:2024-09-23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5555

对刑事诉讼结构的重新思考

一、倒三角结构论的实质是否认三角结构

在对刑事诉讼结构进行研究时,裴苍龄教授提出了“倒三角结构”论,认为刑事诉讼结构应该是“倒三角结构”。然而,这一观点是否认了三角结构的存在,混淆了控诉和审判的职能。实际上,刑事诉讼中的控方负责提出和证明控诉,辩方负责反驳控诉,而法官的职责是裁决案件,并最终形成对证据的认定和事实的判断。控辩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法官则处于中立的立场。因此,三角结构的存在是合理的,而“倒三角结构”论则是对这一结构的否定。

二、倒三角结构论混淆了诉讼任务与主体职能

裴苍龄教授认为审判机关与被告人之间的关系是审判与被审判的关系,而实际上审判的对象是案件,而不是人。审判机关的任务是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决,被告人则有权进行辩护,并对判决结果有义务进行履行。因此,审判机关与被告人之间存在一系列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不是审判与被审判的关系。此外,裴苍龄教授还混淆了刑事诉讼的任务与审判职能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刑事诉讼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而审判机关与检察机关在实现这一任务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因此,倒三角结构论混淆了诉讼任务与主体职能之间的差别。

三、倒三角结构论混淆了控诉权与主体权利

裴苍龄教授认为控辩双方的权利不是对等的,而实际上控辩双方是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控方有权提起公诉,并在法庭上进行控诉,而辩方则有权进行辩护。控辩双方在法庭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如控方的控诉过于夸大,辩方有权进行辩解;如果控方的控诉属实,被告人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被告人不能对公诉机关提起反诉,并不是控辩双方权利不对等的证明,而是因为公诉人是国家代表人,而国家是不能成为犯罪主体的。因此,倒三角结构论混淆了控诉权与主体权利之间的关系。

四、倒三角结构论不符合国内外立法现状

倒三角结构论的观点与国内外的立法现状不符。在刑事诉讼的立法中,控辩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并且各自承担着相应的职责。控方有权提起公诉,辩方有权进行辩护,并且控辩双方都有一系列的程序权利与义务。因此,认为控辩双方的权利不可能对等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综上所述,倒三角结构论的观点混淆了刑事诉讼结构的实质、控诉和审判的职能、控诉权与主体权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不符合国内外的立法现状。因此,对刑事诉讼结构的重新思考是必要的,以更准确地理解和应用刑事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中的审判结构:从线形结构到等腰三角结构

一、引言

从现代程序论的角度来看,程序的意义在于对各种主张和选择进行过滤,找出最适当的判断和最佳的决定方案。法律程序需要法律规范来创造一个相对独立于外部环境的空间,以实现平等对话和自由判断。在国外的情况来看,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主义结构和职权主义诉讼结构代表了当今世界刑事诉讼结构的两种形式。我国修改后的新《刑事诉讼法》设立了对抗制审判模式,改革了审判结构,体现了审判结构的正三角特色。

二、刑事诉讼中的审判结构

刑事诉讼中的审判结构可以分为线形结构、倒三角结构和等腰三角结构。线形结构强调了平行线上的先后顺序与分工,忽略了刑事诉讼中的三方组合。倒三角结构则存在一定的问题,容易导致刑事诉讼中权力滥用和被告人权利受损。等腰三角结构是一种理想的结构,它强调了审判中心、法官主持审判的角色,并保证了法官与控辩双方的平等距离。

三、新《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结构

我国修改后的新《刑事诉讼法》设立了对抗制审判模式,改革了审判结构,体现了审判结构的正三角特色。新刑诉法规定了法官的中立与相对消极性,强调了控、辩双方的平等和对待。法官在庭审中的任务主要是法官庭审指挥权,而对于案件事实的查明,需要控、辩双方的平等权利和对等地位,以及一个公正的第三方来判断争议。

四、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权利和平等武装

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权利和平等武装是确保审判公正和保护被告人权利的重要手段。程序权利的平等和对等是控、辩双方在刑事诉讼中平等地位的体现,而法官的中立则保证了审判的公正性。否认控辩双方地位平等和程序权利对等的观点可能导致权力滥用和刑讯逼供等问题的出现。

五、“事实面前人人平等”的实质

“事实面前人人平等”的实质是指在解决事实问题的场合下,没有身份、履历、职位权利上的区别,只有谁是谁非的界限。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法律程序的意义,可能导致权力滥用和刑事诉讼结果的不公正。事实的查明需要平等的手段和权利,以及一个公正的第三方来判断争议。

六、结论:刑事诉讼应为正三角结构

刑事诉讼中的审判结构应为正三角结构,即等腰三角结构。这种结构强调了审判中心、法官主持审判的角色,并保证了法官与控辩双方的平等距离。平等的程序权利和对等的平等武装是确保刑事诉讼公正和保护被告人权利的重要手段。只有在正三角结构下,刑事诉讼才能实现其价值和目标。

法庭上的诉讼结构及其意义

寻求第三者裁决

在法庭上,控、辩双方持相反的立场是由于诉讼的性质决定的。为了解决这种争议,最好的方式是找到第三者裁判,即法官。这样就形成了以法官为中心的三角结构。

被告人的无罪假定和平等诉讼地位

在"真相大白"之前,被告人被假定为无罪,因此,控辩双方的诉讼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对抗使得案件事实置于两种对立的意见之间,为审判方提供了比较和鉴别双方意见的良好条件,以防止偏听偏信。因此,在法庭上,诉讼结构就形成了以法官为顶点,以原告和被告双方平等对抗为底边的"等腰三角结构"。

公正查明事实的要求

这种诉讼结构不仅是为了满足公正查明事实的要求,也符合诉讼的自身价值。正如戈尔丁所认为的,尽管公正是社会进步的普遍表现,但法哲学家通常认为公正在解决冲突这一特殊过程中具有更高的价值。

等腰三角结构的变形与其存在的价值

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法官与控方的距离可能会更近一些,而与被告人的距离可能会更远一些,导致等腰三角结构的变形。然而,程序法与其他法律一样,也可能存在守法与违法、适用法律中的偏差等情况。但这丝毫不能否认法律上确立"等腰三角结构"的意义,而恰恰证明了它的存在价值。

温馨提示:有关刑事辩护的法律问题,请咨询《云南刑事辩护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审查起诉的概念与作用

    审查起诉的概念、作用、法律依据、流程和参考案例。审查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不起诉或撤销案件的诉讼活动。审查起诉过程中,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如调查核实证据,确保程序合法。参考案例中的甲涉嫌故意杀人案,因存在

  • 刑事公诉案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殊性。对比了刑事自诉案件与刑事公诉案件的区别,详细阐述了刑事公诉案件的流程,包括立案、侦查、拘留、逮捕、审查起诉等阶段。同时,文章还强调了刑事诉讼案件的时效对于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和及时性中的重要

  •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结构及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诉讼的基本方式和相关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其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扮演着控诉、辩护和裁判的角色,它们需要分工负责、互相

  • 倒三角结构论:评析刑事诉讼

    裴文提出的“倒三角结构论”认为刑事诉讼结构是倒三角形,即控诉和审判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被告人处于被控诉和被审判的地位。然而,这一观点忽视了刑事诉讼的三角结构,即控诉方

  • 刑事诉讼的价值评析
  • 刑事诉讼结构: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的重要举措
  • 什么是刑事诉讼职能的基本结构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