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民事诉讼是指涉及国际因素的民事诉讼案件。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审判和执行涉及国际因素的民事案件时所适用的程序。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只能适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具体规定如下: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守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公约。如果国际公约中的规定与国内法有冲突,适用公约规定,但我国有关保留条款的规定除外。
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外国组织以及国际组织提起民事诉讼,应当按照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公约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办理。司法豁免是有限制的,即享有司法豁免权的人可以放弃司法豁免,或因私人事务涉及诉讼,或因反诉而被起诉,均不享有司法豁免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提起诉讼或应诉时,需要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外国律师不能以律师的身份参与诉讼。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可以以个人名义(非职务行为)担任诉讼代理人,但在诉讼中不享有司法豁免权。外国驻华使、领馆可以授权本馆的官员以外交代表的身份为其本国当事人在中国聘请诉讼代理人。
在我国境外没有住所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外国企业和组织委托中国律师或其他人代理诉讼时,授权委托书必须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按照中国与所在国订立的相关条约中规定的程序进行认证,才具有效力。
港、澳、台地区的人寄交内地的授权委托书,按照司法部的相关通知和办法办理。居住在外国的中国公民寄给人民法院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证明。如果没有使、领馆,可以由当地的华侨团体进行证明。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应当使用我国通用的语言和文字。如果当事人要求提供翻译,可以提供,翻译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涉外离婚案件的管辖原则,包括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一般原则以“原告就被告”为地域管辖原则,特殊原则则针对不在国内居住的当事人。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法院的管辖权限,如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定居国外的华侨等情况。涉及港、澳、
国际通行和中国在解决国籍积极冲突和消极冲突方面的不同方法。国际通行做法主要通过国内立法、国际条约等方式消除国籍冲突,对于积极冲突根据不同情况以当事人最后取得的国籍、住所或最密切联系的国籍为准。中国则采用住所与国籍相一致原则或最密切联系原则,对于消极冲
海事诉讼的特点,包括其与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一般民事诉讼的区别,以及其涉外性和法律关系的特殊性。海事诉讼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组成。海事法院的收案范围包括海事侵权纠纷案件、海商合同纠纷案件等。
国际技术转让合同的定义和特点。这类合同是一种书面协议,旨在跨越国界转移技术,涉及使用权转让、技术服务或知识传授,并收取相应费用。合同具有双务、诺成、有偿等特点,内容广泛、履行期限长、法律制度复杂。技术转让方需提供技术资料和指导,以确保受让方按合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