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有关制度有哪些
时间:2025-07-03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对外交流是非常多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是非常多的,对外贸易一般是需要签订合同的,那么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有关制度有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反致制度
根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9条的规定,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外国法律不包括该国的法律适用法。因此,在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上,我国不承认反致或转致。无论是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还是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都要直接确定适用于合同争议问题的实体法,而不包括冲突法。这也符合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精神。
法律规避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条规定,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那么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定。此外,《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11条明确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故意制造涉外民事关系的连结点,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人民法院应认定为不发生适用外国法律的效力。综合这两者的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如果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该合同争议应当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定。
公共秩序保留
根据《民法通则》第150条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时,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条和第5条从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和保护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规定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处理涉外合同问题。为了在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和适用强制性规则,《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10条对我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进行了一般性描述,并列举了属于强制性规定的法律。根据这些规定,强制性规定是指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不能通过约定排除适用、无需通过冲突规范指引而直接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原则后,涉外合同争议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契约关系的法律属性
契约关系的法律属性,指出契约关系既有人的意志属性又有物质关系制约属性。法律关系的产生依赖于当事人的个人意志表示,而非仅依赖于国家意志。法律适用的目标和步骤包括查明案件事实、选择和确定适用的法律规范以及推导出合理的法律决定。案例分析展示了法律适用的实践
-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有关制度有哪些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相关制度和原则。包括反致制度、法律规避和公共秩序保留等方面的规定。我国不承认反致或转致,涉外合同争议直接适用实体法,不包括冲突法。当事人规避我国法律强制性规定时,合同争议应适用该强制性规定。适用外国法律不得违背我国社会公共利益,强制
-
保险公司赔偿时间规定
新《保险法》关于保险公司赔偿时间的规定。包括通知要求、核定时间、赔款支付和拒赔通知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保险作为一种经济安排、合同行为和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体现在对意外事故损失的财务补偿上。保险价值的确定方法包括法律和合同法规定、保险合
-
效力待定合同的定义和意义
效力待定合同的定义和意义。这类合同成立后存在瑕疵,导致效力暂时无法确定,可经追认或撤销。合同法规定了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制度,包括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等。其意义在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交易安全,通过追认制度加速财产流转,平衡相对人利益,降低无效合
-
车辆被亲属以黑车形式出售的法律处理
-
同一单位是否要满十年才能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
-
单位裁撤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