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如何解决行政、民事相交叉案件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行政、民事纠纷分别诉讼、审理,但可能会造成民事、行政做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判决且诉讼效率低下。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受理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争议,将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合并处理的诉讼制度。
通观世界各国的行政诉讼立法,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已有不少国家持肯定态度并在实践中予以实行。法国行政诉讼法采取完全司法权之诉确定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地位;在日本行政诉讼法中,此类诉讼被称之为“关联诉讼”;南斯拉夫也在行政诉讼立法中确立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并将之称为“法院完全管辖之诉”。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61条规定:“被告对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违法,民事争议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为我国设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行政诉讼中,以下六种行为妨害了行政诉讼:
公开庭审的视频直播合法性以及法律依据。根据相关法律文件,公开庭审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助推司法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并接受监督。其法律依据包括《民事诉讼法》、《宪法》等。公开审判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增强司法公正和提高办案质量。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直接进行二审是违反程序的。民事诉讼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当事人的履行义务和申请再审等环节。二审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当事人陈述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矛盾认定标准。一方面,需慎重采用当事人的陈述,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需与其他证据相互补充。另一方面,不应夸大或弱化当事人的陈述效力,法官不应仅凭当事人陈述的前后矛盾等情况直接判断案件事实真伪。同时,法官在庭审中的
我国民事诉讼中一、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审理要求。对于一审案件,如案件事实清楚、简单、标的额不大,可采用简易程序审理。二审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审理,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开庭审理,如上诉请求不成立、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