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贸合同中,由于品质条款规定不太明确,经常会发生涉外纠纷。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甲公司(中国上海某公司)与乙公司(日本东京某株式会社)之间进行服装买卖贸易。根据外贸合同规定,甲公司将货物按照装船出运到乙公司指定的目的港,并提供给乙公司。然而,乙公司未按时支付货款,并未提供任何理由。甲公司多次传真催款,但乙公司保持沉默。甲公司再次传真给乙公司,并明确表示,如果在10天内仍未支付货款,甲公司将依据外贸合同追究乙公司的赔偿责任。此时,乙公司才回应称不支付货款的原因是甲公司提供的货物品质不符合要求,并要求甲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乙公司还表示,如果乙公司的下家通过法律手段要求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那么赔款由甲公司承担。
品质条款是外贸合同中最重要的条款之一,决定了货物的具体价格。因此,在外贸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商品的品质、决定商品品质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品质问题的处理方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有关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当事人在涉外合同中遇到合同订立、合同效力、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和转让、合同终止以及违约责任等争议时,应以明示的方式选择合同准据法。
如果当事人未选择合同争议应适用的法律,法院应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合同争议适用的法律。根据合同的特殊性质和一方当事人履行的义务,确定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作为合同的准据法。
如果适用外国法律违反中国社会公共利益,该外国法律不予适用,应适用中国法律。同时,如果当事人规避中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争议应适用中国法律。
根据司法解释,以下合同适用中国法律: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股份转让合同、外国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承包经营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购买非外商投资企业股东的股权,认购非外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增资,购买非外商投资企业资产等合同。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旅游纠纷,是指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之间因旅游发生的合同纠纷或者侵权纠纷。第二条以单位、家庭等集体形式与旅游经营者订立旅游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除集体以合同一方当事人名义起诉外,旅游者个人提起旅游合同纠纷诉讼的,人
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或者约定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纠纷或者财产权益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以协议的方式选择解决他们之间纠纷的管辖法院。债权纠纷中,只有合同之债可以协议管辖,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关于协议管辖的适用范围,在原有的"合同"纠纷的基础上,
司法解释第二十五条规定“商品房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后,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也被解除的、出卖人应当将收受的购房贷款和购房款的本金及利息分别返还担保权人和买受人。”所以,建议购房者签订购房合同时请律师协助,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的履行地关系到案件的管辖法院,而关于买卖合同的履行地的规定又比较杂乱,因此就显得复杂起来。我在这里就将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一个归纳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