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与美国尚未签订引渡协议。相比之下,美国和加拿大已与110个国家和115个国家签署了引渡条约,而英国和法国分别与96个国家和108个国家签署了引渡条约。目前,中国仅与41个国家签署了引渡条约。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引渡作为两国之间司法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国家主权的合法体现。
在实施引渡时,需要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请求引渡的主体必须是有请求权的国家,包括罪犯本人所属国和犯罪发生地国,个人不能成为请求引渡的主体。
引渡的发生必须以被请求引渡的罪犯居留在他国且犯有可引渡罪为基本前提。
引渡应当根据引渡条约进行。
能够提出引渡请求的国家包括:
犯罪发生地国是基于国际法上的“领域管辖原则”或“属地原则”进行管辖的。即一国对其所属领域内的人和物或发生的事件,按照本国法律和政策独立处置的权利。犯罪发生地既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也包括犯罪结果发生地。在跨国犯罪中,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往往不在同一国境内。
罪犯国籍国是基于国际法上的“国籍管辖原则”或“属人原则”进行管辖的。即国家有权对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实行管辖,而不论其居住在国内还是国外。如果犯罪人是本国国籍的公民,国家就可以对其实施管辖。
根据国家属地优越权的延伸原则,国家享有保护性管辖权。即使犯罪行为发生地不在本国,甚至罪犯也不是本国人,但如果犯罪行为的后果对该国造成影响,该国就有权行使管辖权,并有权请求引渡。
当有多个国家为同一罪行或不同罪行请求引渡同一人时,被请求国在国际法上并无统一规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引渡给哪个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一般规定及其具体应用。内容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宣告失踪或死亡等问题的法律适用,以及涉及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适用。在民事活动中,经常居所地法律为主要适用法律,但也考虑行为地法律和当事人的选择
我国对外刑事司法协助请求的处理方式,对外联系机关对明显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请求可直接拒绝。遵循平等互惠原则,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不得损害我国利益,违反法律原则。刑事司法协助形式包括送达文书、调查取证、协助侦查等。
外国人限制活动范围的几种情形。其中包括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年龄限制及其他不宜适用拘留审查的情形。被限制活动范围的外国人必须接受审查,期限不超过六十日。同时,依法决定不准出境或入境的人员,决定机关应及时通知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
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需按约定履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合同的中止履行需有确切证据,并立即通知另一方。违约方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赔偿应相当于受损方所受损失。同时,采取补救措施是另一方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