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如果具有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确切证据,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但是,在中止履行合同之前,应当立即通知另一方。另一方如果对履行合同提供了充分的保证,中止履行的一方应当继续履行合同。
如果当事人一方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但仍然中止履行合同,那么中止履行的一方将承担违反合同的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如果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即违反合同,另一方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或采取其他合理的补救措施。
如果另一方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后,仍然不能完全弥补受损一方的损失,那么受损一方仍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根据《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一般规定及其具体应用。内容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宣告失踪或死亡等问题的法律适用,以及涉及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适用。在民事活动中,经常居所地法律为主要适用法律,但也考虑行为地法律和当事人的选择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力,包括合同失效、争议处理和赔偿权利等。同时,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项也进行了介绍,如单方违约和双方违约的处理、正当目的和自我保护、交易成本和市场秩序等。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合同的主要义务和附随义务以及不适当履行的情况。
当事人一方构成根本违约时,另一方是否可以要求解除合同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合同解除的定义和法律依据,详细阐述了法定解除的五种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拒绝履行、债务人迟延履行、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我国对外刑事司法协助请求的处理方式,对外联系机关对明显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请求可直接拒绝。遵循平等互惠原则,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不得损害我国利益,违反法律原则。刑事司法协助形式包括送达文书、调查取证、协助侦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