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书是人民检察院根据经过侦查或审查确认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构成,依法应当交付审判,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文书。起诉书在法律领域具有以下作用:
起诉书是确认侦查终结的案件,证明犯罪事实和情节清楚,证据确实和充分,侦查活动合法的凭证。
起诉书代表国家对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交付审判,是出庭支持公诉、发表公诉意见、参加法庭调查和辩论的基础。
起诉书引起第一审程序的刑事审判活动,是人民法院对公诉案件进行审判的凭据,也是法庭审理的基本内容。
起诉书是通知被告人已被交付审判的通知书,也是公开指控被告人犯罪行为的法定文件。
起诉状,又称为“诉状”,是指公民或法人因自身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的文书。根据诉讼的性质和目的的不同,起诉状可以分为民事起诉状、行政起诉状和刑事自诉状三类。
起诉状的格式如下:
原告:______
被告:______
诉讼请求:________________
事实与理由:_______________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__人民法院
起诉人:
年月日
附:本诉状副本_____份
注:本诉状格式亦可适用于公民提起经济诉讼。
补充知识:
起诉人指的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的法定代理人,例如父母以自己的名义提起对他人对子女的侵权损害赔偿之诉。如果起诉人不适格,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并要求更换适格的原告,如果起诉人拒不更换,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不予受理。
虽然有明确的被告,但该被告为不适格的被告。对于这种情况,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更换适格的被告,如果原告拒不更换,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原告在起诉状或口头起诉中,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叙述不清或不充分,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原告补正,但不能以此为借口驳回当事人的起诉。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其他相关法律,人民法院已明确界定了其受案范围。对于不属于受理范围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机关要求解决争议。例如,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案件,或者依法应当由其他法院行使管辖权的案件等。
以上是起诉书的法律作用和起诉状的定义与格式。如果您有其他需要咨询的问题,欢迎访问手心律师网进行咨询解答。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法定程序。该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进行,包括起诉条件、起诉状的递交以及调解程序等步骤。起诉需符合相关条件,起诉状可书面递交或口头起诉并由法院记录。适合调解的纠纷可先行调解,除非当事人拒绝。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包括上诉的方式、审理的方式以及审理结果等。第二审程序是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审理的法律程序,必须遵循一定步骤和方式。上诉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审理则包括开庭审理和不开庭审理两种方式。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和庭审程序。普通程序的案件审理期限通常为立案后六个月内,而简易程序则为四十五天内。庭审程序包括开庭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合议庭评议等环节。其中,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是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