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涉外刑事案件时,我国司法机关为了保障侦查和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可以依法对外籍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与一般刑事案件相比,涉外刑事诉讼在采取强制措施时有以下不同之处:
1. 拘留、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的批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在采取强制措施的48小时内报告公安部,并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 拘留和逮捕强制措施的遵循:采用拘留和逮捕强制措施时,需要遵循我国已参加的《维也纳外交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3. 通知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时限:公安厅、局在对外国人采取强制措施后,应在规定的期限内通知该外国人所属国家的驻华使馆、领事馆。如果双边领事条约明确规定了通知期限,则应在条约规定的期限内通知;如果没有双边领事条约规定,则应根据或参照《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和国际惯例尽快通知,但通知期限不应超过七天。
4. 通知有关外国驻华使、领馆的机关:人民法院对外国人做出司法拘留、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决定时,由有关高级人民法院通知有关外国驻华使、领馆;人民检察院对外国人做出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决定时,由有关人民检察院通知有关外国驻华使、领馆。
在被拘捕的外籍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要求通知其家属会见时,我国主管的公安司法机关应及时通知其家属,并允许其近亲属、监护人进行探视和通信。外国驻华外交、领事官员要求探视被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的本国公民时,主管机关应在双边领事条约规定的时限内安排探视,如果没有条约规定,则应尽快安排。如果当事人拒绝其所属国家驻华外交、领事官员的探视,主管机关可以拒绝安排,但应由当事人提出书面意见。探视和通信活动应遵照有关领事条约及《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关于会见在押案犯以及案犯与外界通信的规则》、《关于处理涉外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规定进行。
在对外国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时,经省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依法扣留其护照,并发给本人扣留护照的证明,并及时报告公安部,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对涉外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及人民法院认定的其他相关犯罪嫌疑人,可以决定限制出境。限制出境的决定应当通报同级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法院决定限制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时,应当口头或书面通知被限制出境的人,并可以扣留其护照或其他有效出入境证件,在案件审理终结前不得离境。另外,对于必须到庭的证人,可以要求暂缓出境。
涉外婚姻的条件。首先,对年龄有要求,男女不得早于22周岁和20周岁。其次,某些担任特定公职的人员和正在接受劳动教养、服刑的人不能与外国人结婚。最后,其他公民在符合婚姻法原则、具备实质要件并向中国政府涉外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的情况下,可以与外国人结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逮捕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特定情况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同时,还讨论了询问证人的程序及其目的,包括向证人了解情况、收集并核实证据等。在审查逮捕过程中,人民检察院还可以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摘要完毕。
强制医疗的法律依据和审理程序。对于精神病人实施的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公民人身安全,且经法定程序鉴定不负刑事责任但可能继续危害社会的情况,可以采取强制医疗措施。人民法院负责审理和决定,公安机关负责执行。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审理程序,包括合议庭审判
中国涉外婚姻登记管理的指导思想,包括婚姻实质要件、形式要件和登记程序。涉外婚姻登记机关是地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涉外婚姻登记需要提交多种证件,包括身份证、户籍证明、护照等。结婚登记费用每对收取9元。文章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涉外婚姻登记要求和费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