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国家赔偿法 > 国家赔偿法律法规 > 深入剖析赔偿问题:探讨刑事存疑案件中的赔偿机制

深入剖析赔偿问题:探讨刑事存疑案件中的赔偿机制

时间:2024-03-09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7293

符合保护人权和宪法精神的国家赔偿对存疑案件的适用

一、存疑案件的存在和疑案从无与疑案从有之争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存疑案件是客观存在的。在对存疑案件的处理上,历来有"疑案从有"和"疑案从无"之争,集中体现了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与社会保护机能之间的价值冲突。二战以后,受人民主权学说、人权保障论和危险责任论等理论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国家大幅修改刑事诉讼法典,将人权保护列为刑事诉讼的主要目标,并相继制订了国家赔偿制度。

二、国家赔偿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随着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日趋稳定,我国于1954年颁布的宪法第97条规定了"由于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明确了我国国家的赔偿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体系逐渐形成,社会公民个体的权利及其保障得到了更加应有的重视。1982年《宪法》重新规定了国家赔偿责任,《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对此也都作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1994年颁布了《国家赔偿法》,标志着我国建立了国家赔偿制度。1996年修改了刑事诉讼法法典,确立了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等司法原则,更突出了对公民人权的保障。

三、符合宪法精神的赔偿原则

根据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人身自由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固有的、基本的权利,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得对其加以非法剥夺和侵害。由于刑事诉讼活动的危险性,国家在行使司法权力时,难免会使少数无辜公民的权利受到损害。为使受到损害的无辜公民的权利得到恢复、精神上得到抚慰,国家就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并给予赔偿。给予最终在法律上被认为无罪的存疑不起诉或宣告无罪者以赔偿,实质上是把本来就属于他们的利益归还给他们而已。

四、刑事赔偿的立法本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四款、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对于证据不足的案件,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或无罪判决。这是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给予存疑案件以国家赔偿,符合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本意。

五、符合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

我国国家赔偿法采纳的是违法归责原则为主兼采严格责任的二元归责原则。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法律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对存疑案件予以赔偿,符合国家赔偿法的规定。

存疑案件的国家赔偿问题及法律讨论

一、存疑案件的国家赔偿问题

存疑案件是指因证据不足而导致人民检察院撤案、不起诉,或人民法院作出无罪判决的案件。对于这类案件是否应该给予国家赔偿,存在不同的观点。

二、依法确认存疑案件的国家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赔偿工作规定》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因证据不足作出撤案、不起诉或无罪判决的案件,应当依法进行确认。对于存疑案件不应该赔偿的观点,是对该规定的曲解。根据该规定第八条第(三)规定,对存疑案件不予确认的情形只限于对有证据证明有部分犯罪事实的人而逮捕的案件。根据刑诉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贪污4000元不能构成犯罪,因此,对王某应予以国家赔偿。

三、司法解释支持存疑案件的国家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在给陕西省高级法院的复函中认为,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决定不起诉或撤销案件的,应视为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在给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复中指出,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四款规定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应视为对案件作出了无罪的决定。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检察机关应当承担赔偿义务。这些司法解释符合国家赔偿法的立法精神,也与修正后的刑诉法不相冲突。

四、存疑案件国家赔偿的操作性问题

对于存疑案件是否给予赔偿,存在两种观点,即“否定说”和“折衷说”。然而,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刑诉法的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的首要条件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对于“有证据”的具体界定标准,不同的承办人、承办机关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导致处理结果不一。此外,根据“折衷说”的观点,存疑案件的撤案、不起诉或宣告无罪并不是对违法侵权事项的确认,而是要经作出拘留、逮捕决定的机关另行审查确认,这种结果不符合司法原则,也不利于赔偿请求人。

五、建议解决存疑案件的赔偿问题

由于我国刑事赔偿立法相对滞后,现有的赔偿制度存在明显缺陷,尤其是对存疑案件是否给予赔偿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的混乱。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先作出立法解释,统一执法标准,待时机成熟后再作立法修改,将现行赔偿法的混合归责原则变更为统一的严格责任原则,最终解决存疑案件的赔偿问题。如果目前难以统一采用严格责任原则,可以在现有的混合归责原则框架下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对那些曾受到错误羁押而又得不到国家赔偿的存疑案件当事人给予适当的国家补偿,以保护人权。

参考书目:

1. 刘弘耀:《刑事赔偿二题》,人民检察,1999-(7)。

2. 陈国庆、刘久成:《证据不足案件的刑事赔偿问题》,检察日报,2000-8-10.

3. 陈成霞:《浅析存疑案件的国家赔偿》,人民司法,2000-11.

4. 张兆松:《存疑案件赔偿问题之我见》,人民检察,2001-5.

5. 皮纯协、何寿生编著:《比较国家赔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6. 尹伊君主编:《刑事赔偿的理论与实务》,群众出版社,2001,第217页.

7. 方菁、叶念康:《“无罪”赔偿之我见》,中国检察论坛,2001,总第5期.

8. 樊崇义主编: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第312页.

9. 杨立新、张步洪:《司法侵权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88页.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司法赔偿案件中的不公开质证条件

    司法赔偿案件中不公开质证的条件,包括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可申请不公开质证。司法赔偿主要包括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及其他赔偿方式,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其他赔偿方式适用于赔偿义务机关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情形,其适用范

  • 代理一审民事诉讼案件的收费标准

    代理一审民事诉讼案件的收费标准。对于不涉及财产关系的民事诉讼案件,收费标准为500-5000元/件。涉及财产关系的民事诉讼案件则根据诉讼标的额采用差额定率累进制收费。行政诉讼案件与国家赔偿案件的代理收费标准也有所不同。办理刑事诉讼案件则根据案件的不同

  • 自诉案件中的“私了”及其法律意义

    自诉案件中的“私了”及其法律意义。“私了”指的是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自诉人撤回自诉。被告人应分析自诉状中的指控事实,认真悔罪,赔礼道歉并赔偿,争取自诉人撤回自诉。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私了”有明确法律支持。当自诉人不同意时,被告人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应

  • 刑事案件的和解问题及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和解问题的明确规定。刑事和解主要适用于侵犯人权罪和侵犯财产罪,在被害人获得满意的赔偿和道歉后,可从轻处理被告人。但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有限制,如仅限三年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类过失犯罪不适用等。

  • 高空抛物被拘留了怎么办
  • 国家赔偿律师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 孩子在学校受伤如何赔偿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