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案例 > 手术后长达8年的感染丙肝:维权细则及法律责任

手术后长达8年的感染丙肝:维权细则及法律责任

时间:2024-08-30 浏览:3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8750

一名12岁男孩因手术8年后感染丙肝,将血液中心和医院告上法庭

北京一名名为小海的12岁男孩在接受心脏病手术八年后发现感染了丙肝病毒,于是将血液中心和医院起诉。经过审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缺乏充分证据证明小海感染丙肝病毒与血液中心和医院提供、使用的血液之间存在明确因果关系为由,终审驳回了小海的诉讼请求。小海要求血液中心和医院赔偿医疗费1.7万余元、精神损害抚慰金4万元,并承担今后治疗丙肝及并发症的费用。

背景

2006年3月,小海的法定代理人以小海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称1997年8月,小海因先天性心脏病在北京某医院接受住院手术治疗,术前肝功能检查正常。手术过程中,医院为小海输血600CC。2005年11月,小海因肺炎入院治疗,血液检查结果显示小海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由于血液中心和医院均拒绝赔偿,小海将此事告上法庭。

血液中心和医院的辩解

血液中心声称,感染丙肝的途径有很多种,并且丙肝的潜伏期在2周至180天之间,小海在8年后才发现感染是违反科学常理的陈述。因此,血液中心已履行了法定职责,不存在主观过错。

医院表示,他们对小海的医疗行为是正确的,输血过程符合当时的医疗规范,没有主观过错。

法院鉴定结果

在法院审理期间,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医院的医疗行为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小海因先天性心脏病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医院对其诊断正确,手术是必要的。”“血液中心经过上级相关部门批准从外省调血进京,并按规定对进京的血液进行了HCV抗体等检测,结果显示血液合格。”“丙型肝炎有多种传播途径,临床上也存在不明原因的丙肝感染患者。小海在2005年在外院检测出感染丙肝,与1997年的先心病手术相隔了8年,因此无法确定感染丙肝的具体时间和途径,也不能排除先心病手术体外循环预充600cc血导致感染的可能性,同样也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导致感染的可能性。”

法院判决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血液中心和医院为小海提供、使用的血液来源合法,检验合格,操作流程符合当时的采、供血管理规范。丙型肝炎有多种传播途径,临床上也存在不明原因的丙肝感染患者。小海首次检测出感染丙肝病毒的时间与其在医院接受输血的时间相隔8年,其丙肝病毒感染与输血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明确确认,鉴定结论中也未排除其他原因导致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小海感染丙肝病毒的损害结果与血液中心和医院提供、使用的血液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的情况下,法院无法认定小海感染丙肝病毒是由血液中心和医院提供、使用的血液所致。因此,法院终审驳回了小海的诉讼请求。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纠纷案件分析及争议

    一起医疗纠纷案件,患者因病情恶化在被告芦溪县大安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最终不幸身亡。针对此事件,存在三种争议意见,分别是被告应赔偿、被告不应赔偿但应补偿、以及被告不应承担责任。争议焦点包括是否误诊、抢救时间是否延误、助理医师的资质问题以及家长的责任等。

  • 劳动仲裁中遇见伪证的处理方式

    劳动仲裁中遇见伪证的处理方式。伪证行为严重违法,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明确了法律责任,包括罚款、拘留和刑事责任。若伪证行为是公司指使、贿买、胁迫等情况下发生的,公司相关人员也将受到法律制裁。遇到伪证行为时,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保护合法

  • 医疗过错引发的纠纷案件分析

    因医疗过错引发的纠纷案件。患者张某因咳嗽就诊被误诊为肺结核并接受治疗,后确诊为左上支气管肺癌晚期,最终死亡。家属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县医院和县结防所承担民事责任。作者认为虽然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医疗差错,医疗机构应承担民事责任。判断医疗机构是否承担

  • 摹仿翻译他人驰名商标的法律责任

    摹仿翻译他人驰名商标的法律责任。人民法院对摹仿翻译驰名商标的行为会进行限制和禁止。对于商标侵权行为的种类,包括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销售侵权商品、伪造商标标识等。同时,人民法院在保护驰名商标时会考虑商标注册情况、商标法规定以及驰名商标认定的作用等因素。

  • 原告要求医院赔偿医疗费、丧葬费、保险损失费等各项损失
  • 上诉失败的处理方式
  • 医疗事故引发的膝盖损伤纠纷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