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名名为小海的12岁男孩在接受心脏病手术八年后发现感染了丙肝病毒,于是将血液中心和医院起诉。经过审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缺乏充分证据证明小海感染丙肝病毒与血液中心和医院提供、使用的血液之间存在明确因果关系为由,终审驳回了小海的诉讼请求。小海要求血液中心和医院赔偿医疗费1.7万余元、精神损害抚慰金4万元,并承担今后治疗丙肝及并发症的费用。
2006年3月,小海的法定代理人以小海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称1997年8月,小海因先天性心脏病在北京某医院接受住院手术治疗,术前肝功能检查正常。手术过程中,医院为小海输血600CC。2005年11月,小海因肺炎入院治疗,血液检查结果显示小海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由于血液中心和医院均拒绝赔偿,小海将此事告上法庭。
血液中心声称,感染丙肝的途径有很多种,并且丙肝的潜伏期在2周至180天之间,小海在8年后才发现感染是违反科学常理的陈述。因此,血液中心已履行了法定职责,不存在主观过错。
医院表示,他们对小海的医疗行为是正确的,输血过程符合当时的医疗规范,没有主观过错。
在法院审理期间,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医院的医疗行为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小海因先天性心脏病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医院对其诊断正确,手术是必要的。”“血液中心经过上级相关部门批准从外省调血进京,并按规定对进京的血液进行了HCV抗体等检测,结果显示血液合格。”“丙型肝炎有多种传播途径,临床上也存在不明原因的丙肝感染患者。小海在2005年在外院检测出感染丙肝,与1997年的先心病手术相隔了8年,因此无法确定感染丙肝的具体时间和途径,也不能排除先心病手术体外循环预充600cc血导致感染的可能性,同样也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导致感染的可能性。”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血液中心和医院为小海提供、使用的血液来源合法,检验合格,操作流程符合当时的采、供血管理规范。丙型肝炎有多种传播途径,临床上也存在不明原因的丙肝感染患者。小海首次检测出感染丙肝病毒的时间与其在医院接受输血的时间相隔8年,其丙肝病毒感染与输血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明确确认,鉴定结论中也未排除其他原因导致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小海感染丙肝病毒的损害结果与血液中心和医院提供、使用的血液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的情况下,法院无法认定小海感染丙肝病毒是由血液中心和医院提供、使用的血液所致。因此,法院终审驳回了小海的诉讼请求。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工程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款金额、工程承包范围和内容以及双方义务与责任等。合同中明确了发包人和承包人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工程质量标准和承包范围,同时强调了发包人应办理相关许可、批准或备案等法律责任。
一起医疗事故案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严重住院仅14小时便离奇死亡。患方指控医方未进行失血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起诉法院。律师根据医方提供的资料分析,医方存在多项医疗过错,包括未诊断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进行规范治疗、未履行告知义务等。经治医生的医疗过错与患者
原告刘某因医疗事故导致的三尖瓣前瓣腱索断裂等健康问题。刘某在西京医院就诊时因医师操作不当导致术中损伤,并因医院隐瞒病情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经司法鉴定和西安市医学会鉴定,西京医院存在医疗过失并承担主要责任。虽然西京医院对鉴定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第三次鉴定
湖北省竹山县胡月英老人因医疗纠纷而引发的争议。胡月英因胸背疼痛在县人民医院被诊断出患有胆结石等疾病并转入县中医院接受治疗。手术中发现胡月英先天无胆囊,引发家属对医院误诊的质疑。医院坚持认为没有过错,双方产生纠纷。竹山法院已受理此案,将依法公正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