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污染环境侵权 > 环境侵权的特征分析

环境侵权的特征分析

时间:2023-12-10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8900

环境侵权的特征及分析

一、主体:不平等性、不可互换性与不特定性

环境侵权行为中,加害人与受害人大多具有不平等性、不可互换性乃至不特定性。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环境侵权行为的加害人往往是具有特殊经济、科技、信息实力和法律地位的公司、企业集团乃至跨国公司,而受害人则多为普通的农民、渔民与市民。这导致了环境侵权行为主体间的平等性与互换性的丧失。

二、对象广泛性与客体多样性

环境侵权行为的对象广泛,涉及到海洋、土壤等多个环境媒介。而受害人不仅限于当代人,有时还会损及后代人。环境侵权行为的客体也多样,包括生命、身体、健康、财产、环境等权益。

三、原因行为:价值双重对立性

环境侵权行为的原因行为具有价值的双重对立性。一方面,环境侵权行为污染环境,损害了人们的权益,应当受到谴责;另一方面,环境侵权行为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具有一定的价值正当性与社会有用性。在处理环境侵权行为时,需要权衡各种利益,确立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平衡点。

四、侵害过程:间接性、持续性与复合性

环境侵权行为是一种间接侵权行为,加害人的行为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对受害人造成损害。这种间接性导致了环境侵权行为的侵害过程具有持续性与复合性。环境侵害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反复出现的过程,且涉及到多种污染物质的复杂反应与迁移扩散现象。

五、损害结果:潜伏性、滞后性与放大性

环境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往往具有潜伏性与滞后性,受害人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损害,并且损害结果可能会放大。环境的自净能力和人类的抵抗能力决定了环境侵权损害的潜伏性与滞后性。某些并不引人注目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现象经过一定时间后,其危害结果会明显放大。

综上所述,环境侵权行为具有不平等性、不可互换性、不特定性、对象广泛性、客体多样性、价值双重对立性、间接性、持续性、复合性、潜伏性、滞后性和放大性等特征。对于环境侵权行为的研究和救济,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特征,并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和措施。

环境侵权法研究

引言

环境侵权法是一门重要的法律学科,它研究的是环境保护与侵权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以几部经典著作为基础,对环境侵权法进行深入探讨。

《环境侵权法》

曹明德在他的著作《环境侵权法》中,对环境侵权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系统地介绍了环境侵权的概念、构成要素以及责任承担等问题。该书的第32至34页对环境侵权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

王明远的著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对环境侵权的救济机制进行了研究。他详细解析了环境侵权救济的法律制度,包括救济的途径、程序和补偿标准等。该书的第15至19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

梁慧星的著作《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对环境侵权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他通过对民法学说、判例和立法的分析,探讨了环境侵权法的发展趋势和立法原则。该书的第82至83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国际环境法》

亚历山大.基斯的著作《国际环境法》是一部研究国际环境法的经典之作。张若思对该书进行了编译。该书详细介绍了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历程、原则和实践。第363页对国际环境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环境损害赔偿》与《环境法》

李艳芳编著的《环境损害赔偿》以及吕忠梅著的《环境法》也是环境侵权法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环境损害赔偿》详细讨论了环境损害的赔偿机制,第238至240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环境法》则对环境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进行了系统介绍,第10页对环境法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概述。

《环境法》

原田尚彦的著作《环境法》是一部介绍日本环境法的专著。于敏对该书进行了译作。该书的第1页对日本环境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

结论

通过对以上几部著作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侵权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这些著作对于推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立功表现

    非法持有毒品罪中的立功表现,包括揭发其他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和展现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文章还介绍了该罪名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对象特征、行为人在持有毒品时的主观和客观行为等。

  • 寻衅滋事罪开庭时间规定

    寻衅滋事罪的开庭时间规定及其与抢劫罪的区别。涉嫌寻衅滋事罪的被告被捕后,案件将在两个月内完成侦查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随后法院在一个月内作出判决。寻衅滋事罪以破坏社会秩序为目的,而抢劫罪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两者在主观特征、客观表现和侵犯的客体上

  •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及相关法规。规定污染者需承担侵权责任,需证明其行为与损害无关或符合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以远安市化工厂超标排放为例,介绍了应对措施和法律责任。受害者可通过举报维护权益,并要求赔偿。具体赔偿金额需视情况而定,我国尚未明确规定相关赔偿

  • 什么是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表现方式以及危害性和防范措施。非法集资指违反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主要特征包括未经批准、公开宣传、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针对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等。文章还列举了多种非法集资的表现方式,并强调了其危害

  •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赔偿原则
  •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
  • 什么是非法集资非法集资的特征有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