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17岁)是北京某职业学校的寄读学生,2008年12月他通过网络聊天认识北京另一职业学校的少女小甜(17岁),两人迅速恋爱,然后在校外租房同居。2009年3月10日下午,小甜的前男友黄某突然闯进二人的租住的房屋,小甜与对方发生争吵。黄某遂用刀将小东和小甜刺成重伤。当晚,黄某被警方抓获。
事发后,小东的父亲刘某发现,儿子小东不仅在事发前一直没回学校,而且平时经常不到学校上课。刘某遂以校方对尚未成年的儿子没有尽到监管职责为由要求校方赔偿20万元。
经法院多次调解,学校认识到自己负有监管不力之责,双方签订了补偿协议,校方赔偿经济损失3万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赔偿若干问题司法解释》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在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情况下,如果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在本案中,该学校作为一个寄读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虽然事故发生在校外,但学校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校外投宿、逃学等行为,存在过错。因此,学校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最终,法院确认了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校方赔偿小东经济损失3万元。
校园欺凌的法律问题,指出校园欺凌是一种常见现象,并对受害者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学校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校园欺凌的问题,包括一些性质严重的恶性案件。根据相关法律,学校应承担起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保护义务,如果未尽到职责导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学校应
学校在学生自残事件中的法律责任问题。一般情况下,学校不承担学生自残行为的责任。对于学生在学校受到的人身损害,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同时,在上海,公平原则也被应用于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情况。即使学校没有责任,在特定情况下,法院
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案。徐某的游戏账号被该公司封停,导致无法登录游戏,引发侵权纠纷。法院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行为的合法性,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撤回上诉。该案反映
校园暴力的应对方法、主要情况和学校应采取的预防措施。遭遇校园暴力时,应保持镇静并展示自信,大声提醒对方违法行为,及时申诉报案。校园暴力的主要形式包括勒索钱物、聚众斗殴和随意伤人等。学校应加强法制和安全教育,严格门卫登记和管理制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