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14日,汽车公司职工李某的家属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提交了《工伤认定申请表》,自述李某在汽车公司从事电焊工作,于2003年8月23日在工作期间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死亡。李某家属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申请对李某之死进行工伤认定。李某家属同时提交了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该证明书记载“患者因脑出血、脑疝于2003年8月24日在医院急诊科死亡”。
劳动保障部门于2004年6月27日作出《工伤认定通知书》,认定李某于2003年8月23日在车间完成准备工作到工作岗位后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16小时内死亡。劳动保障部门认为,李某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形,应对李某之死视同工伤。
汽车公司认为公司已对李某家属给予补偿,此事已处理完毕,对劳动保障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通知书》不服,起诉至一审法院,一审法院经审理判决维持了《工伤认定通知》。
汽车公司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北京二中院。其认为李某家属超过《工伤保险办法》规定的工伤申报时限半年后提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部门应不予受理或不予认定工伤。此外,李某病逝时《工伤保险条例》尚未生效,根据法不溯及既往的法律原则,劳动保障部门适用该条例作出工伤认定,违背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交通事故致残伤残鉴定程序。当事人在治疗终结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伤残等级评定。鉴定程序需在一定时限内完成,必要时需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延期。鉴定机构需出具书面结论并签名盖章。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申请重新检验、鉴定和评估。重新检验、鉴
交通事故民事诉讼的流程。当事人提起诉讼后,法院将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之后,法院会进行审理前准备,并通知诉讼参与人开庭。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可陈述、证人作证、出示证据等。法庭还会进行辩论,并最终作出判决。如有可能,法庭会进行调解。整个一审程序应
工伤认定的期限遵守、认定程序以及超过期限的处理方式。首先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间限制和因忽略期限而可能产生的风险。然后详细阐述了工伤认定的具体程序,包括申报、受理、调查和认定等环节。最后,对于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情况,提出了通过诉讼来维护合法权益的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的流程。当事人需提交起诉状,法院审查后受理并立案。法院会通知被告并提出答辩状,然后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前准备。开庭审理包括通知诉讼参与人、核对身份、宣布纪律、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步骤。案件应在六个月内审结,如需要延长需经院长批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