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与我国签订过境货物协定或铁路联运协定的国家,其过境货物可以按照相关协定的规定进行过境。对于未与我国签订上述协定的国家的过境货物,需要经国家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并向入境地海关备案后方可进行过境。
过境货物从进境到出境期间属于海关监管范围,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海关许可,不得开拆、提取、交付、发运、调换、改装、抵押、转让或更换标记。
装载过境货物的运输工具必须具备海关认可的加封条件和装置。海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对过境货物及其运输车辆或运载设备进行封志。承运人和经营人有责任保护海关封志的完整,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启或损毁。
海关可以在必要时对过境货物进行查验。在查验过程中,经营人或承运人应当到场,并按照海关要求负责搬移货物、开拆或重封货物的包装,并在海关查验记录上签字。
过境货物自进境之日起超过3个月未向海关申报的,海关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过境货物在向海关申报后,应当在进境之日起6个月内运输出境。在特殊情况下,经海关同意可以延期,但延长期不得超过3个月。如果过境货物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出境,海关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第十一条(七)的规定进行处理。
如果由于换装运输工具等原因,过境货物需要在境内进行卸地储存,必须经过海关批准,并在海关监管下存入经海关指定或同意的仓库或场所。
如果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过境货物在运输途中需要换装运输工具、起卸货物或遇到其他意外情况,经营人或承运人必须立即向所在地海关或附近海关报告,并接受海关的监管。
如果过境货物在境内发生灭失和短少(除不可抗力的原因外),经营人有责任向出境地海关补办进口纳税手续。
根据中国政府的明令,禁止过境的货物不得进行过境。
逃避海关关税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逃避缴纳税款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具体视逃避税款的数额大小而定。扣缴义务人若采取同样的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也将受到相应处罚。对于多次违法行
正常报关是否构成走私行为的问题。文章明确指出违反海关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等行为被视为走私行为。同时列举了走私行为的具体情形和处罚规定。正常报关并未逃避海关监管和缴纳应缴税款的行为不属于走私行为。
中国对进口和出口矿产品的检验规定。进口矿产品包括铁矿石、锰矿石、铜精矿砂和铬矿石,检验内容包括质量、成分含量等。出口矿产品主要包括氟石、矾土等,其品质要求和检验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煤炭等可燃固体矿物,实施质量许可证制度以确保出口产品质量。
进口合同型号打错的问题。在报关单上合同号错误的情况下,国税局通常关注报关单数量、金额、规格和发票的一致性,而不特别关注合同号,因此一般不影响出口退税。但为确保顺利退税,建议企业与当地国税局确认。报关单在进出口货物中具有重要法律地位,是海关监管和退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