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与我国签订过境货物协定或铁路联运协定的国家,其过境货物可以按照相关协定的规定进行过境。对于未与我国签订上述协定的国家的过境货物,需要经国家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并向入境地海关备案后方可进行过境。
过境货物从进境到出境期间属于海关监管范围,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海关许可,不得开拆、提取、交付、发运、调换、改装、抵押、转让或更换标记。
装载过境货物的运输工具必须具备海关认可的加封条件和装置。海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对过境货物及其运输车辆或运载设备进行封志。承运人和经营人有责任保护海关封志的完整,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启或损毁。
海关可以在必要时对过境货物进行查验。在查验过程中,经营人或承运人应当到场,并按照海关要求负责搬移货物、开拆或重封货物的包装,并在海关查验记录上签字。
过境货物自进境之日起超过3个月未向海关申报的,海关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过境货物在向海关申报后,应当在进境之日起6个月内运输出境。在特殊情况下,经海关同意可以延期,但延长期不得超过3个月。如果过境货物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出境,海关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第十一条(七)的规定进行处理。
如果由于换装运输工具等原因,过境货物需要在境内进行卸地储存,必须经过海关批准,并在海关监管下存入经海关指定或同意的仓库或场所。
如果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过境货物在运输途中需要换装运输工具、起卸货物或遇到其他意外情况,经营人或承运人必须立即向所在地海关或附近海关报告,并接受海关的监管。
如果过境货物在境内发生灭失和短少(除不可抗力的原因外),经营人有责任向出境地海关补办进口纳税手续。
根据中国政府的明令,禁止过境的货物不得进行过境。
只报关不退税的法律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报关和退税的概念及其关系,然后详细阐述了只报关不退税的情况,包括属于取消退税率但不属于免税产品的货物、免税产品的货物以及其他情况的处理方式。此外,还介绍了溢征退税的概念和范围。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海关人员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部门及海关行政复议的特点。海关人员需依法履行职责,接受监察机关的监督。海关行政复议的特点包括申请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申请人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海关,因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权益而引起,复议机关是上一级海关。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向海关申报的时间要求及相关流程。收货人应在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十四日内向海关申报,否则需缴纳滞报金。海关报关流程包括填写报关单、预录入数据、查询报关单状态、准备其他单证、递单等步骤。如货物需要查验,报关员需陪同海关关员一同查货。整个
海关是否具有独立的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海关总署统一管理全国海关,各级海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向海关总署负责。海关的隶属关系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同时,海关强制权包括扣留权、提取货物变卖权、强制扣缴关税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