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合同终止有哪些原因
时间:2024-12-11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委托合同终止的原因及法律依据
一、委托合同终止的一般原因
委托合同终止的一般原因是指一般合同所通存的终止原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一十条,委托合同可以因以下原因终止:
- 委托事务处理完毕
- 委托合同履行已经不可能
- 委托合同的存续期间届满
二、委托合同终止的特殊原因
委托合同终止的特殊原因是指导致委托合同终止特有的原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一十一条,委托合同可以因以下原因终止:
- 当事人一方解除委托合同:委托合同是以当事人的相互信任为基础,合同的当事人双方均享有任意终止权。
- 当事人一方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破产: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或根据委托事务的性质不宜终止,否则委托合同因当事人一方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破产而终止。
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委托合同也可以不终止:
- 合同另有约定:例如,委托律师进行诉讼,委托合同可以约定不因委托人的死亡而终止代理诉讼。
- 委托事务的性质不宜终止。
三、委托合同终止下的违约责任
根据委托合同终止的原因,当事人可能承担以下违约责任:
- 研究开发人未按计划实施研究开发工作的:委托人有权要求其实施研究开发计划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研究开发人逾期两个月不实施研究开发计划,委托人有权解除合同,研究开发人应当返还研究开发经费,并赔偿因此给委托人所造成的损失。
- 研究开发人将研究开发经费用于履行合同以外的其他目的的:委托人有权制止并要求研究开发人退还相应的经费用于研究开发工作。经委托人催告后,研究开发人逾期2个月仍未退还经费用于研究开发工作,委托人有权解除合同,研究开发人应当返还研究开发经费,并赔偿因此给委托人所造成的损失。
- 研究开发人的过错导致研究开发成果不符合合同约定条件的:研究开发人应当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如果研究开发工作失败是由于研究开发人的过错,研究开发人应当返还部分或全部研究开发经费,并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一十条和第四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以上是关于委托合同终止原因及违约责任的法律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当事人可协商解除合同并约定解除条件。解除权的消灭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期限限制。合同终止后,结算清理条款仍有效,包括银行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支票结算、汇兑和委托收款等方式。清理应按合同约定进行。
-
合同违约前的正常履行处理方法
合同违约前的正常履行处理方法以及合同解除的情形。对于预期违约,守约方可采取自救措施、寻求司法救济或坚持合同效力。合同解除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以及债务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
-
公司裁员通知书
某公司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业务萎缩,最终决定裁员的情况。文中提到了裁员的具体原因、合同终止、工资和经济补偿、归还办公设备和材料的流程,以及感谢员工并展望未来的内容。公司提供了相关联系方式和确认手续。
-
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的条件
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的多种条件。包括合意解除、过失性辞退、非过失性辞退、裁员和辞职、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终止导致的自然解除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解除劳动关系时,社会保险的转移手续及跨市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步骤。
-
贸易合同中的终止条款
-
公司违法辞退员工,应该怎样处理
-
房屋买卖租赁合同的自行终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