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国家赔偿法 > 国家赔偿法律法规 > 关于请求赔偿时效中止的法律解读

关于请求赔偿时效中止的法律解读

时间:2024-03-27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3058

一、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

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将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的制度。该制度通过设定对权利或义务主体有利或不利的法律效果,鞭策、督促权利或义务主体尽快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1. 取得时效

取得时效一般指取得领土占有权或财产所有权的时效。

2. 消灭时效

消灭时效,也称为诉讼时效,指权利所有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一定时间后,该权利归于灭失的制度。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国家赔偿法规定的时效即为消灭时效。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2条第1款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其他国家的国家赔偿法也均规定有类似的时效。这样的规定有利于稳定社会关系,有利于国家机关开展工作,从而有利于合理合法地保障赔偿请求人的权益。如果等到国家行政侵权或司法侵权事实所造成的社会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质,再行使请求权,可能造成社会关系的再度混乱,也不利于有关机关调查取证,尽快解决问题。

时效为两年,即从某年某月某日至第三年的该月该日。例如,从2003年7月1日至2005年7月1日。时效的起算时间既不从受害人受侵害之日开始计算,也不从受害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而是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受害人在确认后仍被羁押的期间不计算在内。时效为两年,意味着受害人必须在两年内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一旦提出请求,进入协商先行程序、复议程序后,即按协商先行程序、复议程序的法定期限进行,不需要再考虑两年时效。超过两年才提起请求的情况,《国家赔偿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目前均无规定。

对于超过两年时效提出国家赔偿请求者,可参考最高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赔偿请求人超过请求国家赔偿时效提出请求的,赔偿义务机关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驳回其请求。

二、请求赔偿时效的中止

时效的中止指在时效期间之中,因出现某种法定事由而暂时停止时效期间的进行,已经经过的期间仍然有效,待该事由消灭后,时效继续进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