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停工、歇业或缩减生产后,被调派至其他企业工作的工人职员的本企业工龄应连续计算。同样,当被遣散的工人职员在企业复工复业或扩大生产时重新回到本企业工作,其遣散前与复工后的本企业工龄应合并计算。
在企业转让、改组或合并时,原有工人职工仍留在企业工作的情况下,其转让、改组或合并前后的本企业工龄应连续计算。
根据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工人在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期间的医疗期间,应将其全部计算为本企业工龄。
对于因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而停止工作的工人,在6个月以内的医疗期间,可以连续计算为本企业工龄。超过6个月病愈后,如果工人回到原企业工作,除了超过6个月的期间不计入工龄外,其前后本企业工龄应合并计算。
根据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企业管理机关、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对工作者进行调动时,无论是调动前还是调动后,其本企业工龄都应连续计算。但是,对于解放前确因业务需要调动工作且有确实证明的情况,才能将其本企业工龄连续计算。
对于解放前在本企业工作,曾经被迫离职后又回到本企业工作的工人,如果有确实证明,并经工会小组讨论通过后,并经劳动保险委员会批准,可以将离职前与回本企业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为本企业工龄。
根据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企业管理机关、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调派国内外学习者进行学习时,其学习期间及调派前后的本企业工龄应连续计算。对于解放前经企业管理机关、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调派国内外学习业务者的情况,除学习期间不计入工龄外,其调派前与回本企业后的本企业工龄可以合并计算。
在敌伪及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工人因反对其统治压迫而被迫离职,在离职期间被敌伪及国民党政府监禁后仍继续斗争的情况下,其在监禁期间及离职前与复职后或转入其他企业工作的本企业工龄均应连续计算。
企业裁员补偿金的支付方式。根据劳动法规定,补偿金通常一次性发放,按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月工资高的劳动者也有相应的支付标准。合法裁员需遵循一定程序,包括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等,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裁员时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否
某汽车品牌大裁员的情况及裁员是否需要支付赔偿金的法律条文。依据《劳动合同法》,裁员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针对能力不足的员工,无需支付补偿金。支付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具体标准包括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等规定。
公司解散员工时的赔偿问题。用人单位自行解散导致劳动关系终止时,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是按工作年数及平均工资确定。对于高薪员工,补偿有封顶限制,最多补偿十二个月。同时,法律对用人单位存在侵权行为时的责任进行了规定。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标准。劳动者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视为无固定期限合同,单位可通过支付经济补偿金解除合同。补偿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最高不超过十二年。特殊情况如劳动者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时,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