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反倾销 > 税务约谈谈出百万元税款数

税务约谈谈出百万元税款数

时间:2024-01-17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348
税务约谈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就发现的问题或疑点,约请纳税人进行解释,并责成其自查自纠,依法缴纳税款的一种制度。最近,深*市宝安区国税局龙华分局通过税务约谈,让纳税人主动纠错,调增应税所得额13255万元,其中,核减亏损6299万元,补缴税款及滞纳金748万元。

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的难点和挑战

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税务机关业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由于企业所得税的核算相对复杂,政策性强,很多企业在理解企业所得税政策以及成本费用列支和扣除等方面存在偏差,导致缴纳的税款不足。

股权转让所得导致少缴税款的案例

例如,深*市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因为"大小非"解禁,股东大量减持套现,导致2007年度股权转让所得超过3100万元,其中仅有200万元是成本,而投资收益超过2900万元。在扣除之前年度亏损后,应纳税所得额为2800万元。然而,由于企业财务人员对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该批股权转让所得没有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未缴纳相应的企业所得税。通过重点约谈和政策辅导,企业自行检查后主动补缴了400多万元的税款。

误解税收政策导致亏损的案例

另外,某饮食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大型集团企业提供餐饮服务的公司,业务规模非常庞大。然而,该公司管理层中的大多数人对国内税收政策的了解不够,导致将一些采购蔬菜、大米等食品的白条单列为成本,将应多次摊销的费用一次性摊销,将分公司应承担的费用在税前列支等,导致企业连续3年出现严重亏损。针对这种异常情况,税务机关对该公司负责人进行了重点约谈和政策辅导,公司财务部门自行检查,共计调增了2000多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使企业从严重亏损转为盈利,并补缴了2万元余的税款。

企业装糊涂导致虚假亏损的案例

除了少数企业对税收政策理解偏差和对企业所得税政策不太了解外,还有一些企业故意装糊涂。明明生意红火,但账面却显示严重亏损。有些企业经营多年,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龙华分局局长陈*告诉记者,目前,一些企业的纳税意识不强,遵守税法的程度较低,特别是在企业所得税核算方面,这些企业会少报收入,多列成本和费用,人为制造亏损。多年来,由于税务机关人力资源不足,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不够到位,导致企业亏损现象居高不下。因此,该分局从底层开始,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企业所得税清理整治行动。税务约谈是整治行动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税务约谈,给予企业主动纠正错误的机会,避免企业被税务稽查并受到行政处罚。这是税收征管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税收征管人性化的重要体现。

税务机关的整治行动和取得的成果

截至目前,该分局共组织了12批次的集体税务约谈,约谈了1000多家申报异常的企业,并进行了100多次的个别(重点)约谈。对1125户企业进行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有效地整顿了税收秩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介绍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中国陶瓷产品出口依赖海外市场,但近年来遭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如巴西、印尼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积极应诉,但面临律师费用高昂、国家支持不到位等困难。官员建议成立反倾销基金会以扶持遭遇贸易

  •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应附有哪些证据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应附带的证据类型,包括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对国内产业的损害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包括挤占市场份额、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扰乱市场秩序等方面。

  • 一、对华反倾销的发展态势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发展态势。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次数日益增多,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明显提高,且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自中国入世后,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势头有增无减。

  • 我国各城市土地使用税滞纳金怎么算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城镇土地使用税根据实际使用土地的面积,按税法规定的单位税额交纳。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均采取

  • 什么是滞纳金,交通银行信用卡滞纳金怎么算
  • 应扣未扣税款是否加收滞纳金
  • 房地产公司清算资产怎样缴税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