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伤赔偿申请过程中,需要提供一系列材料以供审核。其中包括工伤认定书、劳动能力鉴定书或医疗终结鉴定表、医疗发票、病历等。在工伤赔偿之后,医疗发票一般不会退还,因为社保中心需要保留发票作为审核的依据。此外,一旦发票报销完成,就不能再用于其他保险的报销。
1. 工伤报告:雇主应在工伤事故发生后15天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工伤。
2. 工伤认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属于工伤。
3. 工伤鉴定:在工伤认定程序完成后,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经过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后,由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评定伤残等级。
4. 协商赔偿:工伤鉴定完成后,可以根据鉴定标准计算赔偿金额。
5. 劳动仲裁:如果与雇主协商无果,可以根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程序。
6. 法院审理: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可以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7. 执行:仲裁或判决生效后,如果雇主拒绝支付赔偿费用,可以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
8. 申诉:对生效判决不满意,可以申请启动再审程序。
1. 受伤者身份证。
2. 门诊病历本。
3. 医院住院病历,包括住院病历首页、入院记录、体格检查表、专科检查表、辅助检查表、手术记录单、出院记录、检查报告单。病历需到住院医院医务科或档案室、病案室复印并盖公章。
4. 休息误工的医疗诊断证明、工资单或收入证明,扣发工资收入证明(如果有)。
5. 需要护理的证明、护理费发票或收条。
6. 交通费住宿费票据。
7. 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鉴定费发票。
8. 其他相关材料。
农民工工伤事故的处理程序及相关补偿。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需及时救治并备案。工伤认定流程包括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农民工可获得多种形式的补偿,如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如缺乏劳动合同或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可先确认
建筑工地拖欠农民工资的法律处理方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时,劳动行政部门有权采取相应措施。农民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维权,如协商、投诉、仲裁和诉讼等,并可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工伤认定的期限遵守、认定程序以及超过期限的处理方式。首先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间限制和因忽略期限而可能产生的风险。然后详细阐述了工伤认定的具体程序,包括申报、受理、调查和认定等环节。最后,对于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情况,提出了通过诉讼来维护合法权益的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法律责任及解决途径。农民工可以向上级施工单位主张权利,向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或追究用人单位恶意欠薪罪的法律后果。投诉时劳动者应携带相关证据,并可以主张赔偿金。若构成恶意欠薪罪,用人单位将承担刑事责任,但如能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工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