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的法律鉴定

时间:2024-09-25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4600

交通事故相关的检验、鉴定和评估程序

交通事故发生后,涉及到伤残、财产损失和死亡的情况,需要进行检验、鉴定和评估。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程序。

一、检验和鉴定时限

根据相关规定,检验和鉴定应在二十日内完成。如果需要延期,必须得到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批准,最多可以延长十日。如果超过时限,必须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批准。

二、精神病医学鉴定

精神病的医学鉴定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

三、伤残鉴定

当事人因交通事故致残后,在治疗结束后,必须由具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

四、财产损失评估

对于有争议的财产损失,必须由具有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五、备案和选择机构

具备资格的检验、鉴定和评估机构必须向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向当事人介绍符合条件的机构,但最终选择权在当事人手中。

六、人员死亡的处理

如果交通事故导致人员死亡,必须由急救、医疗机构或法医出具死亡证明。尸体必须存放在殡葬服务单位或有停尸条件的医疗机构,不得在公众场合进行检验。解剖尸体需要得到亲属的同意。检验完成后,必须在十日内通知死者亲属办理丧葬事宜。如果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公安机关可以处理尸体,逾期存放的费用由死者亲属承担。

七、未知名尸体的处理

对于未知名尸体,必须由法医提取人身识别检材和其他相关信息,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填写《未知名尸体信息登记表》,报设区的市公安机关有关部门。

八、无法确认身份的处理

如果核查无法确认未知名尸体的身份,必须在地(市)级以上报纸刊登认尸启事。登报后十日仍无人认领的,必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处理尸体。

九、扣留事故车辆的处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的事故车辆除了进行检验和鉴定外,不得使用。检验和鉴定完成后五日内,必须通知当事人领取事故车辆和机动车行驶证。对于弃车逃逸的无主车辆或经通知后十日仍不领取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十、处理无牌证、报废标准和未投保机动车的规定

对于无牌证、达到报废标准、未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等情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十一、检验和鉴定结果的通知和异议申请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接到检验和鉴定结果后二日内,必须将检验和鉴定结论复印件交给当事人。如果当事人对检验和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在接到复印件后三日内提出重新检验和鉴定的申请。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必须另行指派或委托专业技术人员或有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重新检验和鉴定。

十二、委托检验、鉴定和评估的异议申请

当事人对自行委托的检验、鉴定和评估结论有异议,可以在接到结论后三日内另行委托检验、鉴定和评估,并告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予以备案。

十三、重新检验、鉴定和评估的时限

申请重新检验、鉴定和评估只能进行一次,时限与原检验、鉴定和评估的时限相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事故致残伤残鉴定程序

    交通事故致残伤残鉴定程序。当事人在治疗终结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伤残等级评定。鉴定程序需在一定时限内完成,必要时需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延期。鉴定机构需出具书面结论并签名盖章。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申请重新检验、鉴定和评估。重新检验、鉴

  •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费用及相关责任承担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费用及相关责任承担问题。文章介绍了不同鉴定机构的收费情况,并详细说明了费用承担的原则,包括保险公司和肇事方的责任。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司法鉴定程序、人身损害伤残鉴定程序及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相关程序和要求。

  • 交通事故骨折的鉴定时间

    交通事故骨折的鉴定时间问题。一般受伤后三个月内应进行伤残鉴定,该鉴定是对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过程,包括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事故伤残等。鉴定由司法部门委托相应机构进行,需要提供相关病历、工伤认定决定书等材料。鉴定过程中需遵循伤情稳定的原则,并在伤者康复后进

  • 案情概述

    王某因交通事故受伤后,将其与保险公司及驾驶员蒋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的案件。案件涉及原告王某构成X级伤残并申请伤残鉴定,王某之子虽成年但肢体残疾、无劳动力和生活来源,因此法院认定其属于被扶养人。法院判决保险公司赔偿王某的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费用,并认定保

  • 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
  •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
  • 交通事故伤残赔偿的诉讼方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