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共同犯罪 > 共同犯罪和胁从犯的定义与区别

共同犯罪和胁从犯的定义与区别

时间:2024-09-30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6929

胁从犯的定义和特征

胁从犯是中国刑法中特有的一种共同犯罪人。胁从犯指的是被胁迫或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虽然胁从犯参与了共同犯罪活动,但是他们是在受到外部力量的强迫或被蒙蔽的情况下参与的,并且在共同犯罪中所扮演的角色较为被动。因此,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人中承担的刑事责任最小。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对于胁从犯,应根据其犯罪情节,参照从犯的标准来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胁从犯的特征

胁从犯具有两个主要特征。首先,在主观上,胁从犯明知自己参与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行为,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并不愿意或者只是部分愿意参与共同犯罪,而是由于遭受他人暴力威胁而被迫参与。其次,在客观上,胁从犯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的实施,但他们的犯罪行为显得比较消极,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未成年人犯罪不予逮捕的情况

    未成年人犯罪不予逮捕的情况。对于罪行较轻并具有有效监护条件或社会帮教措施的未成年人,一般不予批准逮捕。对于罪行较严重但主观恶性不大、有悔罪表现且具备特定情形的未成年人,也可以依法不予批准逮捕。参考法律规定,对于没有社会危险性或社会危险性较小的未成年犯

  • 诈骗犯罪集团的法律处罚

    诈骗犯罪集团的法律处罚。依据我国刑法规定,对诈骗犯罪集团的处理取决于犯罪情节。主犯承担全部罪责,从犯可获减轻处罚。共同犯罪需负刑事责任,犯罪集团有特定特征,如人数多、预谋实施犯罪等。首要分子需对集团罪行负责,其他成员则根据个人罪行负责。若犯罪集团犯下

  • 共犯的追究方式

    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和教唆犯的刑事责任追究方式。主犯需对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从犯则根据参与犯罪的性质、情节及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教唆犯的处罚则依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对未成年人的教唆情况进行裁定。

  • 传销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传销是否构成共同犯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传销活动可以构成共同犯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涉及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根据不同角色在犯罪行为中的责任程度和参与程度来确定相应的刑事责任和处罚。

  • 从犯量刑会加重处罚吗
  • 假冒商标罪共犯怎么判
  • 打人主犯犯罪前科怎么判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