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管理 >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法律责任与处罚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法律责任与处罚

时间:2024-05-01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7252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概念及其构成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行为。

我国一直以来对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都是按照原刑法规定的投机倒把罪予以认定和处罚。然而,随着经济生活的迅猛发展和复杂多变,该罪的定义已经滞后。为了有力打击广泛存在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将其作为单独罪名加以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国家有关产品质量、工商行政的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伪劣产品。伪劣产品包括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产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产品;不合格的产品;失效、变质的产品等。如果不是生产、销售上述实质上的伪劣商品,虽属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但不构成本罪。

三、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法规,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行为。

行为表现为四种情况:

  1. 掺杂、掺假,即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入与原产品不同类的杂物,或者掺入其他不符合原产品质量的假产品。
  2. 以假充真,即生产者、销售者将伪造的产品冒充真正的产品,主要表现为生产、销售的产品名称与实际名称不符,或者原材料名称、产品所含成份与产品的实际名称、成份不符。
  3. 以次充好,即以质量次的产品冒充质量好的产品。主要表现为将次品冒充正品,将等次低的产品冒充等次高的产品,将旧产品冒充新产品,将淘汰产品冒充未淘汰产品,将没有获得某种荣誉称号的产品冒充获得了某种荣誉称号的产品等。
  4. 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主要表现为将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冒充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将超过使用期限的产品冒充没有超过使用期限的产品等。

只要实施上述其中一种行为便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同时实施多种行为的,也只以一罪论处。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是构成犯罪的要求。

四、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生产者、销售者。一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只要实施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均能构成该罪。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五、主观要件

本罪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故意以“假、劣”冒充“真、好”。本罪多以营利和获取非法利润为目的,但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构成本罪的主观要件。过失不构成本罪。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县政府食品部门履行职责的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查封和扣押食品,针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各类食品进行处理。涉及多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形,如食品的腐败变质、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污染、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等。同时,也讨论了国

  •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构成要件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犯罪主体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客体是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犯罪客观表现为徇私舞弊,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责任,情节严重

  • 销售无执行标准的商品的法律处罚

    销售无执行标准的商品的法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商品缺陷导致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缺陷指产品存在不合理危险,不符合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涉及商品质量标准方面,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销售无执行标

  • 假冒国际品牌的法律责任

    假冒国际品牌的法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情节严重者将面临刑事处罚和罚金。同时,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也将受到法律制裁,销售金额越高,处罚越严厉。

  • 既是生产者又是销售者违法如何处罚
  • 贩卖假冒奢侈品犯罪
  • 什么是没收财产及没收财产的范围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