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输出国对输出境外的货物免征本国境内消费时应缴纳的税金,或退还已按本国税法规定缴纳的税金(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
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国际贸易中广泛采用的税收措施,旨在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实现公平竞争。我国根据国际惯例和国内实际情况,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制定并实施了出口货物退税制度和管理办法。
我国的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一种相对独立于其他内税收管理的专项税收制度,根据我国国情建立起来。1994年,我国对工商税制进行了全面改革,并制定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办法》等具体规定,明确了退税范围、计算办法、常规管理和清算检查等内容。
享有出口退税权的企业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主要包括外贸公司、有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以及一些特殊企业(如外轮供应公司、免税品公司等)。目前,我国约有10万户享有出口退税权的企业,随着出口经营权的放开,这一数量将逐渐增加。
享受退税的出口货物除了免税货物、禁止出口货物和明文规定不予退税的货物外,其他货物都可享受退税政策。退税的税种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从2004年起,增值税的退税率分为17%、13%、11%、8%、5%,平均退税率约为12%。消费税的退税率按法定征税率执行。
出口退税主要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对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税和退税,即对出口货物销售环节免征增值税,对出口货物在前各个生产流通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予以退税;二是对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即对出口货物本道环节免征增值税,对出口货物所采购的原材料、包装物等所含的增值税允许抵减其内销货物的应缴税款,对未抵减完的部分再予以退税。
采购风险管理在企业供应链中的重要性。采购作为企业供应链的源头,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利润实现。面对不确定的国际市场,企业需加强国际采购的风险控制。风险价值分析能降低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采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采购计划风险、存量风险和价格风险
最惠国待遇的定义和条款。最惠国待遇是将一方给予的优惠不低于第三方所获得的待遇,这是一种在国际经贸关系中承诺给予的条约规定。最惠国待遇有不同的形式,包括无条件与有条件、无限制与有限制、互惠与非互惠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最惠国待遇在适用范围和条件上有所区别。
办理自动进口许可证所需材料。首次办理需准备自动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并复印第二联填写,还需提供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生产能力说明、进口设备物料清单及企业合同章程等相关材料。而第二次办理则需提交自动进口许可证申请表复件第二联及其他相关文件
自动进口许可证和非自动进口许可证的定义及适用范围。自动进口许可证适用于任何企业,主要用于统计进出口业务量,其办理程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自动进口许可证由外经贸部授权机构签发,申请需提交相关材料。许可证有效期为六个月,可延期或变更。部分贸易方式可免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