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债权转让注意事项
时间:2024-01-12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合同权利转让及通知的法律问题
一、通知债务人的义务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权利的转让应通知债务人。尽管没有通知,转让仍然有效,但对债务人没有约束力,债务人可继续向原债权人履行。然而,在实践中,关于通知的发起方存在争议,特别是当原债权人转让债权后已注销或不存在时,往往一方通知另一方履行债务,而另一方认为双方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从而拒绝履行。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我们认为合同关系存在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尽管债权人有权不经债务人同意转让债权,但有义务将转让情况通知债务人。为了保证交易的安全,通知原则上应由实施转让行为的债权人进行。合同法第80条规定了"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立法思想也是"谁转让,谁通知"。然而,在实践中,一方转让债权于他方后即行注销或不存在的情况并不少见,要求由原债权人通知已不可能。这种情况下,受让人可以向债务人出示权利让与凭证或债权转让证书,并举证证明由原债权人通知已不可能,应视为已经通知。如果债务人有异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审查确定。
二、通知的时间限制
关于债权转让的通知时间,有一种观点认为通知应在转让后的合理期限内作出,否则不得再为通知。然而,由于合同法对通知时间并没有明确限定,并且第80条还规定"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因此,通知债务人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自行选择。在债务人未接到通知之前,对债权的受让人没有履行的义务。然而,新的债权人不能在起诉时通知债务人,起诉必须以通知后债务人拒绝向其履行为先决条件。
三、通知的形式
通知不能采取公告方式。目前,很多银行在不良债权剥离后,将其无偿转让给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在报纸上刊登公告,声明已接受原银行的一系列债权,列明债务人名称及债权数额。对于这种公告通知的形式,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下落不明的债务人可以采取,但对仍在法定住所的债务人则应采取其他直接通知的方式,以尽法定的通知义务。我们认为,由于公告形式、公告地点、公告时间等方面目前没有法律规定,人们对公告的法律效果容易产生分歧,并且相对人并无阅读公告的法定义务,因此暂时不宜允许当事人自行以公告的方式来确定某种法律事实。否则,会引起很大的混乱,而且法院也无法依据法律来确定当事人的公告是否有效。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招投标合同的债权债务转移问题
招投标合同中的债权债务转移问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招投标合同一般不允许债权债务转移,但在特定情况下是允许的。同时,债权转让通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债权人通知债务人和债权人、受让人、债务人共同订立债权转让协议书。
-
虚假债权转让是否构成刑事责任
虚假债权转让是否构成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虚假债权转让若构成合同诈骗罪则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等。另外,公司债权转让个人需要满足有效存在的债权、双方的合意、债权可让与性和转让通知等
-
车贷债权的转让合法性分析
车贷债权的转让合法性分析。债权转让是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债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为使债权转让有效,需满足存在有效债权、双方合意、债权可转让性及转让通知等条件。特定合同性质、当事人约定及法律规定等情况可能导致债权转让无效。因此,确定车贷债权是否
-
债权的转让及其法律效力
中国合同法中债权的转让及其法律效力。首先阐述了哪些债权可以转让,包括签署书面转让合同和直接向债务人发出转让通知的两种方式。同时指出涉及冲抵债务的转让需要特别关注货物质量等问题,并审查抵押合同和保证合同。债权转让需通知债务人并确认法律效力,即使未签署书
-
债权买受人面临的风险及债权拍卖交接
-
担保责任失效时间的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