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经合组织在成员国内部推行并完善了《无形贸易自由化法案》。70年代起,面对巨额的货物贸易逆差和同样巨额的服务贸易顺差,美国开始积极推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1986年,服务贸易被正式列为新一轮乌拉圭回合的谈判议题,1993年,《服务贸易总协定》终于达成,1995年,该协定正式投入运作。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签署和实施是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一个重大突破。它为参与服务贸易的国家提供了服务贸易国际管理和监督的约束机制,为服务贸易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具有预见性的、自由贸易的法律框架。服务贸易逐步自由化的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国际服务贸易获得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
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具体反映。目前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可以概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服务贸易自由化在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下逐步扩展。
二是各国做出的服务市场准入的承诺推进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三是各国服务贸易壁垒有所降低,服务业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
四是《服务贸易总协定》为发展中国家参与服务贸易自由化提供了基础。
2003年,在美国和亚洲经济改善的带动下,全球经济增长好于预期。货物和服务贸易走出了2001年以来的低迷状态,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3年全球服务贸易额年增长率创1995年以来的新高,未经价格调整的服务贸易出口17630亿美元,同比增长12%,较2002年增速加快了6个百分点。
在全球贸易快速发展和中国货物贸易强劲增长的支持下,中国服务贸易克服了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03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2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9大服务贸易国,首次进入世界前10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或收入)4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2.7%,成为服务贸易出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列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国第9位;服务贸易进口(或支出)553亿美元,同比增长19%,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的3.2%,仍是服务贸易进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列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国第8位。
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购买法认为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主体通过购买方式取得其他参与合并企业净资产的一种交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注重资产增值的转化形式对成本费用的影响。而权益结合法则认为企业合并是权益的联合,注重参与合并企业整个年
中国关于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的规定、《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服务贸易类型问题以及反倾销措施的相关规定。中国法院可以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判决,如违反公共利益。向我国法院申请承认与执行的外国判决需依照国际条约或互惠原则审查。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了四种服务贸易
公司注册时的经营范围填写问题。在注册公司时,经营范围必须在章程规定的范围内申请登记注册,并经过合法登记和批准。同时,文章提供了注册公司经营范围常用用语参考,包括贸易类、服务类、安装类、科技类和咨询类等多个领域。
中国外资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含义和体系,包括产业法范畴和企业法范畴的准入规制。该制度旨在确保外资进入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要求,随国情变化而调整。文章介绍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外合资企业法等,并强调了外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