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的竞业禁止制度是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虽然两者都旨在维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但在实施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竞业禁止制度能够有效防止员工从事竞业活动而隐形侵犯商业秘密。相比之下,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难以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约定时,不能通过行政执法手段予以查处。然而,如果劳动者明显违法侵犯商业秘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可以通过行政执法手段予以查处。
第三,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约定时,用人单位只能通过劳动争议处理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即先仲裁、后诉讼。然而,如果劳动者明显违反用人单位关于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侵犯商业秘密,用人单位只能通过民事诉讼途径寻求赔偿。
对于劳动者明显违反劳动合同中关于保守商业秘密的约定或其他形式的约定,目前法律和司法解释尚未明确规定处理途径。
一种观点认为,将商业秘密争议作为劳动争议的特殊情形,优先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因此应通过一般民事诉讼途径处理。另一种观点认为,将劳动合同中关于商业秘密的约定作为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特殊情形,优先适用劳动法,因此应通过劳动争议处理途径处理。筆者倾向于后者,因为竞业禁止制度是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补充。
竞业禁止制度作为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补充,强调竞业禁止约定应以维护商业秘密为前提。如果劳动者不掌握商业秘密,用人单位不得要求与劳动者约定竞业禁止协议。这样做有利于防止用人单位通过竞业禁止制度对关键人才进行限制,保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发挥人才的社会价值。
竞业禁止制度作为一种补充措施,单独依靠它无法很好地维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即使劳动者遵守竞业禁止约定,仍有可能通过披露、允许他人使用商业秘密等方式侵犯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因此,用人单位应将劳动法中的竞业禁止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结合起来。一方面,与劳动者约定保守商业秘密或要求劳动者保守商业秘密;另一方面,与劳动者签署竞业禁止协议。
保密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涉及保护甲方的秘密信息,包括技术信息、专有技术、经营信息等,乙方承担保密义务。协议规定了保密期限、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双方签字后协议生效,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会员招募协议的细节,规定了甲、乙双方在会员招募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乙方需保守甲方商业秘密,违约需承担责任。乙方按招募会员收费金额的一定比例抽取佣金,并在甲方收到全额款项后支付。双方发生争议应协商,如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商业秘密保护及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问题。权利人在商业秘密遭受侵犯时,可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或向侦查机关举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关于举报是否产生时效中断,存在不同观点,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权利人的举报行为可认定为时效中断,保护其民事权利
个人法律顾问的费用及服务范围。基本顾问费为5000元,包括与个人生活相关的法律服务,如求职、购房、离婚等,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其他服务范围包括合同审查、劳动人事、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利用等。收费标准为基本顾问费加上按实际发生的费用报销。如遭遇不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