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在上周五获得表决通过,明年3月15日正式实施。从昨日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集参与新消法修订的主要部门、专家学者,对新消法涉及的亮点内容进行连续4天的解读。昨日的第一场会议,聚焦的是最受关注的网络购物、个人信息保护等新领域新问题。
针对网络购物的“霸王条款”,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做出了一系列明确的界定,作为消费者打心眼里高兴。以后,一些网店卖家再也无理由绑架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了。
具体来说是新消法明确了三点争议较大的“霸王条款”。一是商家的“拆封不给退”不符合规定,不再大行其道了。二是对网络平台明确了连带责任,应主动设立先行赔付制。三是“7天退货期”遇节假日可后延一天,有权实行无理由退货。
作为网络消费者来说,购物拆开验证质量是合理的要求,但商家一句“拆封不给退”就太霸道了,消法规定只要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完好就有拆封权。此外像淘宝、天猫这样的网络交易平台,除了告知消费者一个真实的卖家信息外,平台还应尽其他责任,比如安全保障义务、信息保密义务、信息披露义务、赔偿机制、售后服务和民事责任事前明确、协助出证的义务、支付安全等。这就从制度上充分保障了消费者的购买“后悔权”。
法再好还要看执行,破除网店“霸王条款”还需念好消法真经。作为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期待:一是此法早日执行,二是能强制力执行,三是对消费者的相关投诉能够积极回应依法执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消费者设立的九项权利,包括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等。这些权利涵盖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各项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安全、真实情况了解、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公平交易、获取赔偿、结社权、获得相关知识权以及受尊重权等
销售假冒商品涉及的法律问题。根据不同法律的规定,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和刑法,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和制裁。销售不符合保障标准的产品的经营者需承担多种责任,包括赔偿消费者损失和罚款等。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法律责任。
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包括质量不符合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合同内容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补充协议。同时,文章还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以及经营者应保证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此外,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法律规定也被提及。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和经营者违法行为的处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若经营者明知商品缺陷仍提供,导致严重后果,受害人可要求赔偿损失和惩罚性赔偿。经营者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包括警告、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