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者状告商家索赔13万多
16日,邓某在三亚某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花费13760元购买了60件“某某鹧鸪茶”。邓某说,在其所购买茶叶的外包装食品标签上标注“鹧鸪茶有清热解毒、利胆消食、有解渴、解油腻、助消化、有降压、减肥、健脾、养胃和防治感冒之功效”字样。邓某认为,这些产品标注违反了《食品安全法》、《标签通则》的相关规定。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食品不应该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标签通则》是强制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违反该标准的食品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邓某称,由于三亚某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在经营中未严格审查商品,导致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其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26日,邓某向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涉事公司退还其购货款13760元,并支付购货款10倍的赔偿款137600元。
法院:消费者可退货,驳回其他诉讼请求
法院审理查明,邓某16日在三亚某某商业有限公司购买了60件“某某鹧鸪茶”,共支付13760元。邓某在购买茶叶后,因发现产品外包装的食品标签标注的内容违反食品安全标准,一直未拆包使用。14日,邓某向三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投诉。
15日,三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该公司销售的“某某鹧鸪茶”进行调查,在超市的食品货架上发现有4种共13件“某某鹧鸪茶”存在不应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功效的内容,该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故依法对该公司做出行政处罚:没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按涉案货值16408元的二倍处以罚款32816元。
法院审理认为,“某某鹧鸪茶”外包装的文字说明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效。被告提供的科研论文不具有认定涉诉食品符合其说明治疗的效力,且没有相应的医学临床证明印证,对该证据不予采纳。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主张退货的,经营者应该负责退货。
法院同时认为,涉诉食品外包装的说明是对食品使用的方法及功能的介绍,不涉及食品本身的质量安全问题。经过调查,“某某鹧鸪茶”有生产许可证,并经省级质检部门检验合格,且原告对食品本身的符合质量标准没有提出异议,原告也未提供证据证明该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虽然被告经营涉诉食品已被行政处罚,但该处罚决定是针对产品包装说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而不是针对食品本身质量安全的处罚。被告不是涉诉“某某鹧鸪茶”的生产者,也不是该外包装的制作者,被告对该涉诉食品的外包装说明不存在过错,且该食品亦未存在质量安全问题。故法院对原告提出十倍赔偿的请求不予支持。综上所述,法院对该案依法判决如下:三亚某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邓某退还货款13760元,原告邓某在收取退款时将所购买的60件“某某鹧鸪茶”退还被告三亚某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新版食品安全法的五大亮点,包括禁止剧毒高毒农药用于果蔬茶叶、保健食品标签不得涉防病治疗功能、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网购食品纳入监管范围以及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按规定标示。这些修改体现了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和措施,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不合格产品与存在缺陷的产品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不合格的产品并不一定属于存在缺陷的产品,但存在缺陷的产品肯定是不合格的产品。产品质量的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生产者应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一位消费者因购买的食品包装标注了治疗功效而状告商家的事件。法院最终裁定消费者可退货,但驳回其他诉讼请求,因为涉诉食品的外包装说明是对食品使用方法和功能的介绍,不涉及食品本身的质量安全问题,且没有证据证明该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销售没有日期的酒,会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相应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质品质的期限。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预包装食品可能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