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律师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商家的行为并未违反法律。但对于是否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在争议。有律师认为,公共服务机构拒收现金的方式,虽未违法,但是方便了自己,却违背了“便民”的原则,比商家的行为更加恶劣。
北师大珠海分校一家面馆开业后甚至一直不设收银台、收银员,不刷卡、不收现金,所有用餐者均须刷微信二维码点餐并支付餐费。有曾经光顾过该餐厅的一名食客7月11日向本报记者回忆,虽然该店电子支付挺方便,但也有不便,例如有一次她朋友刚付了单,想要换另一种菜式,但价格却贵了一些。店方表示,不可以取消已经下好的订单,只能选择与差价相符的产品,然后店员再口头通知店里的厨师改换产品。
日前,银行表示:“谢绝现金”的做法属于拒收人民币情形,是一种违法行为。
人民银行珠海支行相关负责人7月11日进一步回应记者表示,消费后用任何一种电子方式支付都是可以的,但不可以拒绝现金支付,目前各种电子支付方式对现金使用有较大冲击,该面馆现象为新生现象,尚未有具体的法规进行惩处。
目前,银行法务部等相关部门正在对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具体的处罚结果还需等待时日,未来也有可能会对相关情况出台具体的条例,这位负责人表示,“这其实是件很小的事情,但却说明了电子支付潮流的势不可挡。”
拒绝现金纠纷法律咨询:
“拒收人民币是属于违法的行为,但应是相对于其他币种而言。拒收人民币和拒收现金应该区分看待,商家如果收取欧元、美元,不收人民币,属于拒收人民币的行为,则违反了《人民银行法》,但是商家不收人民币,也不收其他币种,只选择刷卡或者微信支付的结算方式,应不算在违反拒收人民币的违法行为之列。”
但是,律师表示,商家“谢绝现金”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利选择任何一种结算方式进行结账。
而对于政府服务机构谢绝现金的行为,廖建勋表示,该行为不属于消费范畴,因此没有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违反了公共事业服务便民、高效的行政原则,不违法,但却不合理,应该给予居民缴纳现金的选择。
律师认为,商家拒收现金的行为,不仅没有违反《人民银行法》,也不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赵绍华表示,拒收现金只是在支付方式上有所选择,应不属于拒收人民币的违法行为。此外,商家只要明示消费者支付方式,也不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公示了信息,消费者不接受这种方式可以不进店消费。”
不过,律师表示,相对于商家的行为,公共服务机构拒收现金的行为更加“恶劣”。“公共服务机构,比如工商登记查询服务等,不收现金,方便的是自己,却让一些不习惯刷卡消费的市民,这种行为违反了便民的准则,更应该改进服务。”
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验资审验程序的相关通知。通知中详细说明了注册会计师在执行验资业务时对外方出资的审验方法及程序,包括外币出资、实物出资等情况的审验。同时,也要求外汇指定银行配合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回函。外汇局则负责审核外方出资情
出口收汇核销手续的法律要求。出口企业需要提前领取核销单并在报关时提交盖章。货物出口后,企业需将核销单存根送回外汇管理局并交付银行收汇。银行出具结汇证明后,出口单位凭相关单据到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办理核销手续。最终,外汇管理部门办理核销手续后,加盖“已核销
花费大量金钱购买手机后,消费者可以采取的维权措施及享有的基本权利。若遇到商家欺诈行为,消费者可要求三倍赔偿。消费者享有多种权利,如安全保障权、知情权等。同时,遇到开发商跑路情况,已缴纳全额或大部分房款的消费者可依法取得房产所有权,且其权益优先于工程价
骗购外汇罪的处罚标准及其法律规定。骗购外汇罪指骗购外汇的行为。处罚标准根据数额大小而定,数额较大者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罚款;数额巨大或有其他情节严重者,处五年以上至十年有期徒刑,并罚款。法律依据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相关决定。涉及法律问题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