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构成 > 过失犯罪的几种情形

过失犯罪的几种情形

时间:2025-02-27 浏览: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52901

一、过失犯罪的几种情形

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本来应预见到自身行为会导致危害社会后果,却由于疏忽未预见,最终造成此种结果。

预见要求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和行为本身的危险性,以及行动时的客观情况。

在此基础上,应预见的是法律规定的危害结果,即构成要件中的实际损害,而非其他任意结果。

2.过于自信的过失,又称有意识的过失。

这是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带来危害社会后果,并轻信能避免,结果还是导致此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行为人在已知危害结果的情况下仍然实施行为,是基于对自身能力或现实条件的错误评估,从而高估或低估危害结果发生的概率,或误以为结果极小而可避免。

这是过于自信过失的认知因素。

轻信能避免则体现出行为人并不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这是其意志因素(不能将“轻信能避免”视为意志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二、什么是过失犯罪罪名

刑法上第15条第1款说的就是,你应该能想到你做的事情可能会对社会有害。

但是如果你没想到,因为粗心大意,或者明明想到了却又盲目相信可以避免这个问题,最后真的出了毛病,那这就叫做过失犯罪。

所以说呢,过失犯罪就是那种你不是故意去犯的罪行。

咱们国家的刑法按照你有没有想到可能会出现什么坏事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你太粗心大意了,另一种是你太自信了。

以上是关于过失犯罪的几种情形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贪污罪形式的分类

    贪污罪的分类。包括侵吞财物、窃取财物、骗取财物和其他方法等多种形式的贪污行为。其他方法还包括内外勾结、公款私存、利用回扣和合同非法占有公款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间接贪污和占有应交单位的劳务收入等形式的贪污行为,以及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贪污的行为。

  • 五年后再犯赌博罪是否属于累犯

    五年后再犯赌博罪是否属于累犯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属于累犯。对于赌博罪,如果符合聚众赌博的立案追诉标准,应当以营利为目的并被追究刑事责任。用作赌注的款物、

  • 福利院虐待儿童老人的法律处罚

    福利院虐待儿童老人的法律处罚和福利院领养孩子的手续。对于虐待行为,根据相关法律,福利院若虐待儿童老人且情节严重,其主要领导者和直接责任人员将受到刑事处罚。领养孩子方面,收养人需提交一系列证件和证明,包括护照、海外居住证明等,并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

  • 挪用公款罪中营利性活动的认定

    挪用公款罪中营利性活动的认定。根据相关法律解释,挪用公款用于营利活动包括存入银行、集资、购买股票等行为。不同挪用情况有不同的认定标准,涉及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非法活动等。明确区分不同情况有助于对挪用公款罪进行恰当的法律处理。

  • 传销被骗的钱讨要方法
  • 认定犯罪成立的要件
  • 故意杀死警犬的法律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