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保险合同是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建立、变更、终止保险法律关系的协议,是保护投保人保险权益的法律依据。然而,代签名的保险合同是无效的。
2008年10月,刘先生在某保险公司为妻子李某投保了一份养老年金保险,其子为受益人。由于李某不在场,经保险公司业务人员同意,刘某代替李某签署了相关投保单,并缴纳了保险费。在随后的电话回访中,李某也确认了投保事实。
然而,2011年6月,李某不幸意外身亡后,刘某代理儿子要求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支付10万元的身故保险金,但遭到拒绝。保险公司称合同无效,理由是被保险人未在投保单上签字。刘某只能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
法院审理后认为,原被告双方保险合同成立于《保险法》修改之前。根据修订前的《保险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根据该规定,保险公司可以不予理赔,仅退还保单现金价值。
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条规定,对于新《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认定无效而适用新《保险法》认定有效的,应适用新《保险法》的规定。
根据案件事实,李某在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中表示同意刘某为其购买保险,并在合同履行期间未提出异议。因此,应认定被保险人已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根据修订后的《保险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涉案保险合同虽未被保险人签字,但被保险人已表示同意,合同有效。因此,保险公司应支付10万元的保险金。
根据法律规定,投保人代签名需要经被保险人同意合同才有效,否则保险合同将无效。
修订后的保险法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必须经被保险人同意(可以是口头、短信、文字等方式)方可有效。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避免投保人为被保险人投保以实现不正当利益的道德风险,确保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在投保过程中,保险公司与投保人都应秉承保险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应及时提醒投保人需征得被保险人同意,不能仅为了签单而忽视告知义务,给可能发生的理赔带来障碍;投保人则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必须遵循合法、合规的投保程序,并注意投保单上的“重要提示”。
车主贾先生因救治伤员未能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报案的情况。事故导致车辆损坏和乘车人受伤。虽然贾先生事后报案,但保险公司怀疑骗保并拒绝赔付。经法院审理,判决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并承担诉讼费,因为贾先生符合保险合同约定并在规定时间内通知了保险公司。
保险合同的定义及其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具备有偿性、保障性、有条件的双务性、附和性及射幸合同和最大诚信合同等特征。投保人要取得保险的风险保障需支付保险费,而保险人则需承担保险保障责任。
上班路上被车撞上的意外伤害是否属于保险理赔范围。根据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的约定,这种情况属于理赔范围,保险公司将根据合同约定对身故、残疾和烧烫伤进行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保险金额,具体赔偿方式包括身故赔偿、伤残赔偿和烧烫伤赔偿。
大货车交通事故中无资格证情况下保险公司的赔付法律规定。对于无证驾驶,保险公司通常不予赔偿,其他情况需根据保险合同确定。保险公司定损过低时,可通过保留事故证据、要求重新定损、选择鉴定机构定损或法院起诉等方式解决。同时,车辆修理完成与否不影响鉴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