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货店被罚20万只因广告带"最"字
据悉,被处罚的炒货店经营已超过20年,在杭州当地具有一定知名度。炒货店的经营者方某介绍,自己选用了优质原料,因此他在食品包装袋、店门口喷绘上等多处写有“杭州最好的炒货店铺”、“杭州最优秀的炒货店”等带有最高级修饰的宣传。
两个多月前,杭州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北山所接到举报,开始介入调查。经过两个月左右仔细调查,市场监管部门认为该炒货店有违反1日起实施的新版《广告法》的情况。
《广告法》规定第三项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规定规定,若有违反上述规定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店主方某收到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出的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根据《广告法》规定,店主方某将面临20万元罚款。
炒货店被罚20万是否合理,为何引发网友热议
一家炒货店铺,因为一句含有“最”字的广告语,而收到了20万元的罚单,不只是店主觉得委屈,围观者也都报以同情的目光。不过细究起来,收到罚单也是“罪有应得”,因为执法部门是依法行政。依据就是新的《广告法》——白纸黑字,而且20万元已是处罚下限。
第一、从执法依据、执法程序上而言,20万元的罚单的确无可挑剔,而且似乎还有从轻处罚的意味,那为何却激起了舆论的热议呢?
在民众心里,炒货店铺多属于小型作坊,与执法部门相比属于弱势方,而舆论对弱势一方有着天然的同情心理,认为如此高额的罚款是在砸“穷人”的饭碗。
第二、一家小小的炒货店因为一个“最”字就被罚了20万,那些知名大企业、地方政府的旅游广告同样使用了极限词,却为何没有受到任何追究?如网友跟评中提到最多的百度贴吧的广告语,“百度贴吧——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还有多地的“最美XX”系列广告。如此一对比,执法部门就给人落下了欺软怕硬、选择性执法的口实,招致质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三、执法部门对新《广告法》的宣传是否到位了?毕竟新版《广告法》从去年9月1日起执行,至今也还不到半年时间,如果因为新法宣传没到位,而导致部分商家违法,执法部门是否也应该承担部分责任,并加以反思、改进工作呢?而且对于新《广告法》的实施,是否应该设置一定的豁免期,给商家一个缓冲期限去自纠自查,这也是应该纳入考量的问题,毕竟从更换广告语、到制作新的广告标识、包装等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当然,作为商家,也应该时刻关注政策的动向与变化,自我规避风险,避免过界触碰了法律红线,否则等待自己的可能就是一张张巨额的罚单甚至更严厉的惩罚。
喜来健医疗器械广告违法行为被处罚的事件。该广告未经审查,以公司名义宣传而非正式经营部名义,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在接受理疗的人群提供情况下,证实存在违法广告宣传行为。沙湾县工商局依法对该经营部罚款1万元。此事件提醒市场参与者要遵守广告法规,维护市场秩序
广告登记、审批的相关事务的执法内容和期限,包括需要提交的文件和证件。对于申办专业性广告经营企业、媒介单位兼营广告企业以及户外广告设置审批等不同情况,需要提交不同的文件和证件。整体流程应在受理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借款过程中约定的劳务费是否能认定为借款利息的争议问题。彭某向吴某借款20万元并承诺每月支付劳务费4000元,引发分歧。作者同意第二种意见,认为劳务费与借款利息不同,借款合同中不能约定劳务费,约定的劳务费应认定为借款利息。从借款合同的目的和保证担保人履
刑法中非法集资的判决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解释,个人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单位在100万元以上等情况下,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还解释了集资诈骗的数额认定标准。最终,是否追究刑事责任还需考虑资金用途、归还数额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