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死缓、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案件的减刑和假释,办理机关根据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
高级人民法院对于经过初审、上诉审或依法复核,并制作法律文书的死缓、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案件的减刑和假释进行办理。
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判决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案件,其减刑和假释可以由中级人民法院办理。
对于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判决的死缓案件,如果将死缓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应由高级人民法院办理。而后续的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减刑时,可以由中级人民法院办理。
如果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案件经教工作团委批准,并由中级人民法院或基层人民法院判决,其减刑和假释可以由中级人民法院办理。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未成年犯是否可以判处无期徒刑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这种分歧是因为对于《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和第四十九条的适用有不同的理解。
单独理解条文一或条文二都相对简单,不会引起错误。一般情况下,未成年人犯罪都属于轻微犯罪,只适用条文一,这也不会出错。然而,当未成年人犯罪属于严重犯罪需要适用条文二时,就出现了前述的分歧。
否定论认为,适用条文二意味着最高只能判处无期徒刑,并且还必须适用条文一,结果就是不能对未成年犯判处无期徒刑。
肯定论认为,条文一是对未成年犯进行司法保护的一般规定,而条文二则是特殊规定。条文一具有普遍适用性,在任何未达死刑的犯罪中都能显示其有效性,易于操作,因此是一般规定。但是在任何已达死刑的犯罪中,条文一失去了有效性。对于重复犯罪的未成年人来说,是否判处无期徒刑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针对这种特殊情况,结合国际上对未成年犯保护的司法标准,条文二应运而生,以封顶的方式对未成年犯进行保护,因此,它只能是特殊规定。
根据特别优于一般的原则,当情景相适应需要适用特别规定时,就必须适用特别规定,并且不得再适用一般规定,因此,只能适用条文二。只适用条文二意味着完全可以对未成年犯判处无期徒刑。
肯定论的另一个理由是它符合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要求不能基于同一事实和理由重复评价,重复评价包括重复起诉以及同一诉讼过程中的重复惩罚或重复从轻、减轻。而条文一和条文二都是基于同一事实和理由的从轻、减轻,因此不能同时适用,只能单独适用,因而完全可以对未成年犯判处无期徒刑。
无期徒刑的执行机关、减刑和假释的规定、适用情况等相关内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将在监狱或其他指定场所执行刑罚,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在执行期间,如果表现出悔改和立功行为,可以获得减刑。适用情况包括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罪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死刑缓期执行
无期徒刑的法律特征和适用对象。无期徒刑的法律特征包括惩罚性、严厉性和矫正教育作用。它主要适用于性质最严重、社会危害极大的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重大刑事犯罪和严重的经济犯罪等。适用对象主要是故意犯罪的行为人,过失犯罪不适用无期徒刑。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
短期罪犯的减刑程序和条件。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建议,并组成合议庭审理。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表现悔改或立功可减刑。重大立功表现包括阻止犯罪活动、检举犯罪等。减刑后的刑期不能少于规定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