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见证是指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作为见证人,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进行的见证活动。律师见证具有很强的证明力,但属于“私证”。律师见证的第一步是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并签订委托见证合同。在此过程中,当事人需提供身份证明、说明委托事项,并提交相关文件、材料和证据。律师应制作笔录,审查委托事项是否属于见证范围。符合见证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和当事人应签订委托见证合同;不符合条件或不属于律师见证范围的,以及见证事项不真实或不合法的,则不予见证。
律师接受委托后,应认真审查当事人提供的材料。这是见证的必经程序。审查内容包括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身份、提供的各种材料、法律行为本身等一切相关资料、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如果律师发现不完善或存在疑义,应及时要求当事人进行补充,或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和材料。
接受委托的见证律师亲临现场,亲眼目睹具体法律行为的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律师不需要进行分析、判断或推理,尊重客观事实是律师的职责。律师应将重点放在制作笔录、录音、录像等方面。
对于经律师见证的事项,如果真实且合法,律师应在委托见证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出具律师见证书,并在见证书上签名。律师事务所也会在见证书上盖章。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律师见证仍属于“私证”,必须依法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与公证不同,公证书一般可直接作为证据使用。
被告对于原告委托律师的知情权问题。根据《律师法》的规定,被告没有权利知悉原告委托的律师信息,律师的职责是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并非透露身份。律师在办理案件时可根据需要收集证据,但必须在法律框架下进行。
我国劳动仲裁活动中代理人的委托问题。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并在授权委托书中明确代理事项和权限。委托诉讼代理人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但特殊情况下的人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需提交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的委托书。
甲方与乙方为了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加强律师之间的业务合作,经过充分协商达成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异地业务代理、合作业务代理、授权委托和保密、代理方式和费用、费用分配、费用支付以及违约责任等。双方需共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诚实守信,严格遵守协议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委托律师进行辩护的相关法律规定。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时必须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律师费用的确定与案件的具体情况、委托人的要求以及律师的实际情况相关,不应只以价格作为选择律师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