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伙企业法 > 合伙企业管理 > 合伙企业的解散 > 用ERP重组企业管理模式怎样实现信息集成与控制呢

用ERP重组企业管理模式怎样实现信息集成与控制呢

时间:2024-06-22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6076
21世纪,市场的竞争要求企业能够快速创造新产品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引入新的管理概念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是改造传统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将从以下三方面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ERP与管理概念的创新

1.1 ERP管理系统的内涵

供需链管理是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它面向市场、经营和销售,强调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新伙伴关系。此外,ERP还强调企业流程与工作流,支持企业过程重组,并通过工作流实现对企业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集成。此外,ERP还强调对企业人员的分工和整合,通过强化培训,优化企业中人与流程、岗位的对应关系,建立“扁平化”高级管理模式。ERP还吸收了多种先进的生产概念,如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生产(JIT)、精益生产(LP)、敏捷制造(AM)和业务流程重组(BPR)的混合生产管理模式。此外,ERP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支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集成,可对供需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

1.2 利用ERP进行系统管理创新

1.2.1 营销战略的变革

ERP将客户需求、供应资源和企业生产活动集成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供需链,并对供需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供需链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双赢原则为运作模式,通过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效规划与控制,从而将客户、分销商、供应商和制造商连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1.2.2 管理概念的变革

为了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企业必须有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相对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企业与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是现代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也是精益生产(LP)的核心思想。为了开拓市场,企业不仅需要稳定的供需链,还可以通过整合、兼并和重组来扩大供需链的范围。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特定的供应和销售渠道组成短期或一次性的供需链,形成“动态联盟”,在一段时间内,将供应和协作单位视为企业的一部分,运用“敏捷制造”的理念,用最短的时间开拓新市场或将产品推向市场。因此,企业的管理理念应从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转变为企业的供需链与竞争对手的供需链之间的竞争。

1.2.3 企业流程与组织机构的变革

为了提高企业供需链管理竞争优势,必须系统地考虑整个供需链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并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PR),重构面向流程管理的“扁平化”组织模式。企业的业务流程由一系列工作过程组成,是一个将输入要素转化为输出要素的过程。企业的输入要素包括人员素质状况、生产资料、能源与设备状况、固定与流动资金情况以及技术资料、产品数据、市场信息、生产决策等状况。企业的输出要素包括产品的品牌、数量质量和技术资料等状况,企业的盈利、员工的薪酬、纳税等状况,以及生产资料与生产设备的积累状况等。企业的输入输出过程实质上是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合理流动的过程。因此,分析和处理企业的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一方面保证了供需链各环节、各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畅通和高效率工作,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从传统的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企业必须打破职能分割,按企业流程改造企业的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次,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将决策点定位在业务流程的执行地方,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组织的运转效率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1.2.4 事务处理方式的变革

ERP子系统支持联机分析处理、售后服务和质量反馈,提供了对质量控制、适应变化、客户满意度和绩效指标等关键反馈的实时分析能力,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此外,ERP系统将财务计划功能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供需链上,使财务管理从事后核算提升为事前规划和控制。ERP系统还强调了人力资源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将人员责任与岗位职责挂钩,将人员成本与产品成本挂钩,重新定义绩效内容,如单位产品成本、销售毛利等,重视结果而不重视环境。

2. ERP与企业管理模式重组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一个企业的供需链与另一个企业的供需链之间的竞争。ERP的核心思想是基于供需链的敏捷制造理念,而敏捷制造的主要实现模式是基于产品驱动的企业动态联盟。为了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啤酒企业必须通过并购和重组等方式形成规模效应。然而,重组后的企业是否会成功,关键在于在整个公司范围内进行企业流程重组,重新设计组织管理模式,要求企业从传统的面向职能的管理转向面向流程的管理。即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模式,对异地的联盟企业,公司要通过网络技术,对稳定的和动态的生产合作伙伴和供销合作伙伴实行有效的“整合集中化”管理,构筑统一的网络平台,实现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控制,在供需链的所有环节上进行有效的管理。

2.1 面向供需链的企业工作流程再造

企业流程重组是企业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的重大变革,是成功实施ERP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使企业在时间、质量、成本和服务等方面的业绩获得巨大的改善。对于并购重组的啤酒公司来说,对异地分布企业进行业务流程的集中协调与再造,必然是公司协同工作,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几年来,结合ERP实施,啤酒公司对企业的全部流程进行了重组和规范化,提高了管理水平,从企业流程重组中获得了更高的效益。

2.2 面向流程管理的组织机构重组

企业流程重组要求企业实现从传统的面向职能的管理转向面向流程的管理,以达到对企业环境、市场需求变化快速响应的目的。组织机构的重组应该在工作流程优化的基础上,本着灵活、高效的原则,建立“扁平化”的新型组织。扁平化组织具有流程管理的特点,首先设计公司的若干流程,如生产流程、采购流程、营销流程、财务与人事协同管理流程等。确定流程的岗位与职责,各流程为动态的组织单位,直接对集团总部的最高管理层负责。这种管理模式将各项工作的决策点定位在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消除制约管理效率的所谓中间层,提高了组织的运转效率和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对于拥有特征相同分企业的啤酒公司来说,整合集中化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集团实行统一的采购管理、营销管理、财务与人事管理。各企业以生产管理为主,其他主要管理职能集中在总部进行,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分散业务活动的监督与管理,并适时做出统一的决策。

2.3 面向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企业联盟集团

企业联盟集团是敏捷制造理念的一种主要实现模式,它以具有共同利益的产品开发、制造、经营销售为凝聚核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将供应产品开发与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和客户的各个环节有机地集成起来,形成以盟主企业为核心,以稳定的盟员企业为主,动态的盟员为辅的供、产、销一条龙集团,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以供需链为封闭环的协同工作的战略联盟。其中,啤酒公司的核心企业是盟主企业,掌握啤酒开发与制造的核心技术,具备面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以盟主企业为主的公司有责任控制与调度相关的供应链、制造链和分销链。盟员企业则以其优势的运营领域参与联盟集团的工作,分别在供需链相关环节的工作中发挥作用,组成以这些基本功能单元为节点的“扁平式”组织结构。

3. 结论

在实施ERP的过程中,啤酒公司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整合与规范化,基于工作流技术,全方位地设计各项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通过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信息化,创造了企业文化的良好氛围,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