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的管辖权。然而,这种选择必须符合法律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以下是协议选择管辖法院的条件:
协议选择管辖的范围仅限于因合同纠纷而提起的诉讼,其他类型的案件不适用。
协议选择的法院只能是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其他法院不符合规定。
当事人只能对第一审民事案件协议选择管辖法院,对于二审和再审,不能协议选择管辖法院。
协议选择的管辖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例如,不能将应由基层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的案件约定选择中级人民法院,同时,属于专属管辖的案件也不能由当事人约定选择其他管辖法院。
双方当事人必须达成一致的书面协议,这可以是合同中的协议管辖条款或者在诉讼前达成的选择管辖的协议。
级别管辖在民事案件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法院分为四个级别,各级法院对第一审民事案件的管辖范围有所不同。基层法院管辖一般民事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及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而最高
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开展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试点工作的背景和重要性。由于部分地区司法环境欠佳和行政案件分布不均等问题,最高法提出在部分中级人民法院开展试点工作。此举旨在通过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改革,改善司法环境,统一司法标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并保障人民群众
确定级别管辖的依据及规定的重要性,包括案件性质、繁简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文章还提及管辖权异议的重要性,以及地域管辖和异议处理的法律依据。目前存在下级法院向上级法院请示报告等问题,规范级别管辖成为最高法院关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有关专属管辖的规定。其中,因不动产纠纷、港口作业纠纷和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分别由不动产所在地、港口所在地以及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专属管辖是指某些特殊案件只能由特定法院管辖,当事人不得协议变